根据FOREXBNB的报道,国信证券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2月份经济数据和政策目标均处于空白期,科技概念有望继续推动春季攻势。长期来看,银行等低估值、高股息资产(尤其是具有国央企属性的)仍然是理想的投资选择。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通过供需两侧的努力,解决重点产业结构的矛盾,产业格局的重塑有望提升利润并迎来市场的转折点。目前,市场正处于特色投资周期的第一阶段,即从对价格和周期不敏感的低估值、高分红投资,转向对经济周期不敏感的科技成长投资,未来有望进入第二阶段,即从科技成长投资转向供需格局优化、业绩和价格明显改善的中游制造和下游消费领域。

国信证券的主要观点包括:

国内机构过去对A股银行板块的超配逻辑是基于高景气度,而海外机构对美股银行的偏好则基于低估值。2024年,大多数银行股实现了正向的涨跌幅,显示出普遍上涨和高换手率的特点。在宏观经济底部阶段,银行股因其低估值、高分红、盈利增速和盈利同比的韧性而受到配置型资金的青睐,被用作与成长和消费仓位的对冲工具。低估值板块主要集中在银行、建筑工程、交通基础设施、石油天然气等顺周期领域,2024年的普遍上涨得益于风险偏好改善下的资金催化和政策的保护。

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的主动基金超配了银行板块、低配了信息技术板块,近年来正在逐步增加对信息技术板块的投资,同时减少对银行板块的投资。

历史上,美国银行股既具有高胜率也具有高弹性,仅在1977-1980年和2007-2011年的经济下行期表现不佳。美国主动基金对银行板块的路径依赖是因为低估值为银行提供了足够的安全边际,银行在利率下行期通过提高手续费或非息收入仍能实现利润净增长,以及银行板块在美股整体分红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主动基金在2005-2009年银行高景气期间超配了银行板块。一方面,银行板块的业绩波动率远低于食品饮料等板块;另一方面,当时与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中融资快速扩张相契合,是按照高ROE的成长股逻辑进行配置的。

在中美两大市场中,银行和信息技术分别是低估值和高成长的典型代表行业,机构对高景气和低估值的逻辑各有利弊。A股主动配置型资金对高景气存在路径依赖,与美股主动配置型资金对低估值存在路径依赖相似。前者在经济周期震荡磨底时对回撤控制的难度较大,后者在成长概念爆发时容易出现跑输甚至亏损。

春节后至“两会”前,DeepSeek催化了AI投资浪潮,高成长范式有望继续,同时要关注“反内卷、扩内需”结构利好的行业。2月份经济数据和政策目标均处于空白期,科技概念有望继续推动春季攻势。长期来看,银行等低估值、高股息资产(尤其是具有国央企属性的)仍然是理想的投资选择。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通过供需两侧的努力,解决重点产业结构的矛盾,产业格局的重塑有望提升利润并迎来市场的转折点。

目前,市场正处于特色投资周期的第一阶段,即从对价格和周期不敏感的低估值、高分红投资,转向对经济周期不敏感的科技成长投资,未来有望进入第二阶段,即从科技成长投资转向供需格局优化、业绩和价格明显改善的中游制造和下游消费领域,风格切换的传导过程,有待产能利用率、价格信号等逐步验证。1月底的数据显示,中间生产环节价格有回暖信号的行业包括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中游板块。

风险提示:

国内AI应用端的不确定性;2025年美国再通胀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等;文中提及的基金、个股等仅为复盘梳理,不作为投资推荐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