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移动出行领域掀起资本巨浪,多家企业纷纷踏上上市之路。比如如祺出行、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
2025年伊始,一站式定制包车行业亦有奔赴资本市场身影。近日,来自浙江杭州的浙江优巴科技有限公司的实质控股股东WEBUS INTERNATIONAL LIMITED(以下简称“微巴士”)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更新招股书,股票代码WETO,拟在美国纳斯达克IPO上市。其与2022年9月23日在美国SEC秘密递表,后于2023年2月10日公开披露招股书。
有消息声称,这个靠“定制大巴”起家的公司,可能正在改写全球出行的游戏规则。究竟其基本面如何呢?
收入锐减约七成 聚焦“小而美”成长
招股书显示,微巴士采用“移动即服务”(“MaaS”)的业务模式,通过公司综合数字平台,在不同场景下为世界各地的客户识别和解决与不灵活或低质量的移动解决方案相关的低效率问题。公司为客户的商务和休闲旅行提供定制化通勤班车服务、包车和巴士服务、跟团旅游服务等服务。
微巴士的在线渠道丰富多样,包括 APP、官方网站、微信和支付宝小程序。这些在线渠道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进行预订和查询服务。同时,微巴士还对接了国内三大在线旅行社平台携程、飞猪、同程,以及与小红书建立了认证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与这些平台的合作,微巴士能够更好地推广自己的服务,吸引更多的用户。
除了在线渠道,微巴士的线下渠道也非常广泛。与浙江省 50 多个市县的业务战略合作,使得微巴士能够深入到各个地区,为当地居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旅行社、在线巴士预订平台 gotobus 以及在杭州高铁站、机场等交通站点设立的服务台,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预订和咨询渠道。
微巴士在中国拥有超过 11000 辆可调度车辆,这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服务保障。无论是在城市内部还是跨城市出行,微巴士都能迅速调配车辆,满足用户的需求。在境外,约有 8000 名司机提供包车服务,这使得微巴士的服务范围覆盖全球。
在过去的2023财年、2024财年(财政年度结算日期为每年6月30日,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微巴士的收入分别为1.54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0.46亿元,收入锐减70%相应的净亏损分别为1763.08万元、405.56万元,难掩持续亏损。
分业务来看,报告期内套餐旅游的收入分别为8103.87万元及3339.19万元,同比下滑58.8%,主要由于国内市场的减少;定制的包车和巴士服务的收入分别为6365.42万元及1073.06万元,同比下滑83.1%;通勤班车服务的收入分别为950.71万元及185.39万元,同比下滑80.5%。业务全方位缩水,尤其是营收占比超五成的套餐旅游服务下降导致公司营收下滑明显。此外,主业缩水背后,在于国内市场业务规模的收窄。公司表示,为了优化长期财务指标和调整品牌定位的商业考虑,我们调整了业务战略,以更专注于海外市场以更高的毛利率提供的套餐旅游服务。
值得欣慰的是,套餐旅游的毛利率上升显著,分别为4.1%及14.5%;而定制包车服务的毛利率增长更为显著,由2023财年的5.4%上升至2024财年的20.6%。毛利率的增长,带动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
除了盈利能力提升之外,费用端的改善亦导致微巴士的亏损收窄。报告期内,公司的运营费用总额分别为2745.25万元及1389.78万元,同比下滑49.38%,其中销售和营销费用下滑49%至746.83万元;一般和行政费用下滑51%至509.85万元;研发费用下滑46%至138.98万元。
降费的效果无疑是显著的,2024财年公司的净现金流转正,为5.50万元,2023财年则为-475.90万元。期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215.11万元及278.09万元,略有增长。
牺牲业务规模,聚焦“小而美”增长,微巴士的成长能持续多久呢?
前景乐观但竞争压力仍存
从行业发展助力来看,目前微巴士所处的行业于其而言主要是“机遇与挑战共存”。
近年来,私人团市场呈现强劲增长态势,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高增速。随着中国出境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高端消费群体不断崛起,私人团因其个性化、高品质的服务特点越来越受到青睐。据《2023年度旅游消费报告》,私家车游占旅游产品预订总人次的24%,2023年私家车游收入达1.18万亿元,预计到2028年将增至1.45万亿元。
此外,海外市场方面,2023年,海外华人包车私人团游市场规模预估约为87亿美元。随着中国游客出境游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提供中文服务的旅游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海外华人包车私人团游市场预计在未来几年将保持快速增长。到2028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约181亿美元。
于微巴士而言,这是“机遇”的一面,同时这显然也是其以低价策略抢占定制包车、跟团旅游市场份额的主要原因。
但深究其招股书之下,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下,微巴士面临的“挑战”亦十分明显。
具体而言,中国约有上百家在线共享出行服务平台,在线共享出行服务市场整体呈现竞争剧烈且高度分散的格局。根据此前招股书披露,截至2022年上半年,微巴士在市场排名第二,而前五大在线集体移动服务平台的总收入也仅2.326亿元人民币,足以见这个市场的分散程度之高。
另外,在美国市场,微巴士也面临着本土老牌对手的竞争,创立迄今100多年的美国长途客车供应商Greyhound(灰狗巴士)在2021年10月被德国交通应用平台FlixMobility收购,FlixMobility由此进一步渗透美国市场。
至此,微巴士在提示风险中表示,公司需要与大量不同规模的公司竞争,包括大型公司的分部或子公司,这些公司可能拥有比公司更多的财务资源和更大的客户群。如果这些竞争压力导致公司的产品失去市场份额或利润率下降,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综上来看,微巴士选择缩小营收规模,聚焦利润改善,进而美化了财务数据。但是业务规模的锐减背后的转型阵痛、行业竞争压力等仍会让投资者对其成长充满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