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获悉,群智咨询发文称,2024年全球电视市场在经济复苏、政策红利等因素驱动下,扭转了过去三年出货量连续下跌的颓势,出货数量实现了同比1.8%增长。2025年初CES展上,三星(Samsung)、LG电子(LGE)、海信(Hisense)、TCL等头部品牌展示了他们最新的电视技术和产品,指明了电视行业未来产品技术趋势。
群智咨询预测,2025年全球TV产品技术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政策与市场驱动“大尺寸化”加速,80"+超大尺寸成品牌争夺焦点
在CES 2025展会上,“百寸巨幕”成为各家争夺的焦点,主流品牌积极布局超大市场,TV产品尺寸的上限不断被刷新。三星展出了115"的Neo QLED产品以及100"新品,海信则推出116"的RGBMini LED电视。从品牌的产品布局来看,国际品牌及TCL坚守85"/98",其他中国品牌则主推85"和100"。同时,头部品牌竞相争夺100"+巨幕市场。
群智咨询数据显示,受超大尺寸电视拉动,2024年全球电视平均尺寸52.4",增长了1.1英寸,而中国市场在“能效补贴”政策拉动下电视出货平均尺寸更是达到了63.5",增长了4.2英寸, 预计2025年中国电视市场出货平均尺寸将突破65英寸。
未来面板厂将继续积极扩大80"+面板供应产能,并积极布局100"+产品。电视品牌尤其是中国品牌将在全球市场推行更加激进的策略,进一步助力超大尺寸电视规模增长。群智咨询预测,2025年全球80"+超大尺寸电视市场出货量将突破900万台,同比增长27.4%,预计未来3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0.5%。
二、百花齐放,Mini-LED背光电视在中高端LCD产品迎普及
在高端产品方向上,韩系品牌主推OLED电视,而中国品牌持续专注于Mini LED背光电视。Mini LED背光电视通过精准的控光效果及出色的亮度表现,赢得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同时Mini LED背光产品逐渐向中端下沉,尤其是在国补加持下价格的亲民化有效地推动Mini LED背光电视出货规模加速增长。群智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在中国品牌积极策略以及中国“能效补贴”政策影响下,Mini LED 背光电视出货量翻倍增长,达到了620万台,预计2025年出货量将达860万台,同比增长40%,预计未来3年复合增长率达17.9%,维持高增长态势。
2025年,中国品牌仍将继续引领Mini LED电视规模增长,国际品牌亦将更加积极跟进。Mini LED电视的旗舰产品追求更卓越的画质表现和更轻薄的外形,而中端产品则专注低分区的极致性价比,以保障性能优化和规模增长两不误。群智咨询预计,2025年Mini LED背光电视市场呈现以下特点:①品牌阵营继续扩大,国际品牌策略趋于积极,尤其是三星电子及索尼(Sony)对Mini LED电视给予更高期待;②产品继续向中端下沉,推动销量保持高增长;③Mini LED背光多维度降本,原料及设计成本下降依然可期。异形PCB取代整板PCB,背光芯片从单晶向多晶高压芯片的转变此外,通过芯片倒装、封装工艺优化以及采用Bconless技术等,均是有效降低Mini LED电视背光成本的方案。
通过品牌的积极推广,消费者对Mini LED背光电视接受度越来越高。未来在更多品牌积极参与以及持续降本的预期下,Mini LED背光电视有望在中高端产品迎普及。
三、硬实力突破,高刷电视渗透率快速提升,OLED市场稳中略增
继“大屏”和“超高清”之后,“高刷”已经成为电视行业追逐的第三个关键词,并逐渐成为高端电视的标配。市场上144Hz刷新率的LCD电视亦是层出不穷,165Hz电视成为2025年部分旗舰产品中配置,带动高刷电视规格从120Hz→144Hz→165Hz演变。群智咨询统计数据显示,高刷电视的市场份额逐年增长,2024年全球出货量达到了2520万台,预计2025年有望突破3000万台,迎来加速增长。
OLED 电视方面,产业链上下游聚焦亮度、刷新率及寿命等性能提升,出货规模稳中略增。OLED电视以韩系品牌为主导,三星公布的第三代 QD-OLED 面板,其峰值亮度可达 3000nits,全屏亮度能保持在 300nits 左右;刷新率方面,旗舰机种的刷新率可达165Hz。此外,从其发布的各系列OLED电视产品结构中可以看出,三星正在不断模糊QD-OLED与WOLED技术的界限。LG电子的WOLED面板采用了4-Stack OLED技术,搭载 Alpha 11 Gen 21 处理器,在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使全屏亮度提升了40%(220nits→300nits),峰值亮度达到了4000nit,色域也提升到了DCI-P3 99.5%。
从出货表现来看,虽然在画质方面精进,但受LCD高端产品挤压以及获利性压力,OLED电视市场表现平平,电视品牌及面板厂商策略均维持相对保守。群智咨询统计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OLED电视的市场份额将保持稳中略增,预计出货量将达到640万台,同比小幅增长5%。
四、探索AI整合,重构人机交互
在人工智能浪潮下,电视由于弱交互的属性,端侧AI在电视产品的落地较为缓慢。但电视品牌依然渴望拥抱AI,“电视+AI”已成为各大品牌的愿景,希望通过探索AI整合,重构电视的人机交互,复活电视大屏在生活中的应用,刺激电视产品创新和需求的复苏。
头部电视品牌目前在AI上均有一定的探索,CES 2025展上,围绕AI技术的成果展示也是一大看点。三星电视将成为其“AI for All”战略的重要一环,Vision AI技术带来多种使用体验创新,搜索功能,实时翻译、宠物关怀等创新功能的推出,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智能交互体验。海信与TCL联手与谷歌展开深度合作,将整合Google的AI大模型Gemini;长虹电视搭载了沧海AI智能体,具备人感交流、超级搜索、AI画质计算等功能,并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内容推荐。
除了画质提升和音频优化之外,在语音交互、场景适配以及智能家居控制等方面持续优化,致力于提升人机交互体验以增强用户的使用黏性,使得电视更加有趣和智能化。期待在AI浪潮下,智能电视通过重构交互能够被重新定义,从而带动电视软硬件的创新和需求的复苏。但短期电视品牌的步伐相对保守,依然在探索阶段,对于AI能赋能电视什么功能?能否通过AI激发消费者的使用意愿是当前电视品牌比较疑虑的。
五、应用场景革新与设计的融合,艺术电视成为新的潜力赛道
在当前家居美学追求的潮流下,艺术电视在传统家用电视的基础上通过设计的融合实现应用场景创新,以其新颖的外观和独特的功能,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和个性化审美的需求,市场需求迎高增长。三星作为艺术电视赛道的引领者,The Frame系列产品在全球销量领先;中国品牌创维较早开始专注壁画电视;近年来TCL和海信等国内品牌纷纷入局,为各自品牌在细分赛道探寻了出路。
结语
电视市场在全球消费电子市场中为典型的存量市场,近年来的市场规模呈现窄幅波动,但电视品牌间竞争日趋白热化。总体而言,群智咨询认为,2025年全球电视市场技术产品趋势呈现“显著大尺寸化”、“Mini LED中高端普及化”、“高刷电视规格升级化”、“AI化”和“应用场景细分化”五大发展趋势。产业链上下游唯有积极拥抱技术趋势,积极推动产品软硬件技术的协同创新,提升人机交互粘性,才能在存量市场闯出增长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