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FOREXBNB的报道,本周四,德银分析师Peter Milliken,被誉为中国市场的“最强多头”,发布了他的最新《中国股票策略》研究报告。Milliken对中国股市持续持乐观态度,自2021年股市下跌以来,他每隔数月就会重申“反转交易”的观点。

这份研究报告的核心主题是“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它认为中国的技术创新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认知跃迁”。到了2024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领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不仅超越了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还推出了全球首款第六代战斗机和低成本AI系统DeepSeek。美国硅谷的投资人Marc Andreessen将DeepSeek的发布比作“AI的斯普特尼克时刻”,标志着中国科技的崛起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注:苏联在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从此“斯普特尼克时刻”成为了全球竞争格局发生重大转变的象征)

报告预测,2025年全球投资者将重新评估中国市场。随着中国企业在多个制造和服务行业中取得领先地位,市场可能会重新评估“中国折价”,并推动中国和香港股市进入一个长期的牛市。

报告指出,中国企业已经在多个行业中实现了从“低成本制造”到“高附加值创新”的转变。从纺织、钢铁到电子产品,再到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新能源汽车(EV)、核能、高速铁路、人工智能(AI),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报告强调,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体现在制造业上,还在逐渐扩展到高附加值的服务业。2024年,中国的出口量是美国的两倍,占全球制造业附加值的30%。在服务领域,中国的市场份额也在迅速增长,特别是在金融、软件、人工智能等领域。

德银认为,全球投资者目前对中国资产的配置仍然严重不足,就像他们过去低估传统能源行业一样,但市场最终会意识到这一错误。尽管存在对经济放缓的担忧,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仍然是大多数发达市场的两倍以上。考虑到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其股市市值在全球市场中的比例有望显著增加。

报告提到,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估值仍然处于历史低位。与美股纳斯达克相比,尽管沪深300指数包含了许多全球领先企业,但其市净率(P/B)仅为纳斯达克指数的四分之一,且市盈率(P/E)仍处于历史底部。同时,香港上市的中概股普遍比A股便宜约40%,这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机会。

德银指出,尽管中国经济结构仍在调整中,但政府政策正在向有利于资本市场的方向发展。中国金融体系未来可能会加速自由化,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提振股市表现。自2024年以来,中国已经逐步降低了按揭贷款利率,削减了过剩产能,并加大了对消费和科技行业的支持。

此外,尽管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正在放缓,但其“自动化领先地位”和“一带一路”战略有效地扩大了市场范围。报告显示,中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已经占据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并通过“一带一路”计划进入了中亚、西亚、非洲等新兴市场。2024年,中国对巴西、阿联酋和沙特的出口分别增长了23%、19%和18%,对东盟(ASEAN)国家的出口增长了13%。这些市场的崛起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远远超出了国内市场。

德银预计,中国股市将在2025年迎来一个长期的牛市,港股和A股将成为全球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欧美制造业衰退,以及西方企业竞争力下降的背景下,全球资金可能会重新配置到中国市场。

该行强调,中国经济的崛起与日本80年代的崛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其全球化布局和产业升级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日本。在未来五年内,全球投资者可能需要重新评估中国的增长逻辑,并增加对中国市场的配置权重。报告建议投资者关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人工智能、制造业龙头企业,以及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服务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