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获悉,1月21日,人社部举行2024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贾江提到,近期,人社部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和中国证监会印发通知,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扩大实施范围。二是优化产品供给。三是提高管理服务水平。鼓励支持商业银行销售全类型的个人养老金产品,不断增加销售品种。商业银行也要为参加人变更开户银行、领取个人养老金等提供更多的便捷性、个性化服务。四是完善领取条件和办法。
文字实录如下:
主持人 卢爱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 ):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24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司司长张文淼先生,就业促进司副司长陈勇嘉先生,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王晓君女士,养老保险司副司长贾江女士参加发布会,并一同回答大家的提问。
首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202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主要进展情况。
2024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人社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主线,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坚持把稳就业作为保民生、促发展、稳预期的重要基础,健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体系,完善高质量充分就业政策体系,突出重点群体,落实落细稳岗返还、税费减免、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政策,提升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水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2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年底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305.2万人。全年向665万户次参保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扩岗资金386亿元。
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稳妥有序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平稳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推开,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取得积极进展,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基金监管和投资运营不断加强。2024年底,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13.89亿人,其中10.7亿人领用电子社保卡。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动职称制度改革,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加强职业技能评价规范管理,全年超过1200万人次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评聘特级技师、首席技师2000多人。
健全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优化改进企业工资宏观指导调控,组织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引导各地开展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合理确定技能人才起点薪酬和工资增幅,深化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
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质效,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开展“安薪行动”和治理欠薪冬季行动,加大欠薪问题处理力度,推动工程建设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全覆盖、实运转。
具体的工作情况已上传到人社部网站,大家可以查询了解相关情况。
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我想问的是个人养老金制度。个人养老金制度自2024年12月15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推广到全国范围内实施之后,有哪些新的变化?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 贾江:
感谢您的提问。个人养老金制度是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政府给予税收政策优惠支持,个人自愿参加、个人缴费完全积累以及市场化运营等特点。2022年11月,在36个城市或地区先行实施,两年以来制度运行总体平稳。近期,我部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和中国证监会印发通知,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扩大实施范围。从2024年12月15号起,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都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税收优惠政策也就是个人养老金递延纳税优惠政策的实施范围同步扩大到全国,个人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缴费,按照每年1.2万的限额标准,在综合所得或者是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在投资环节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领取的时候单独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是优化产品供给。在现有的理财产品、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和公募基金产品的基础上将国债、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纳入了个人养老金产品的范围。另外,金融机构要依法依规开展投资咨询服务,也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开展默认投资服务。
三是提高管理服务水平。鼓励支持商业银行销售全类型的个人养老金产品,不断增加销售品种。商业银行也要为参加人变更开户银行、领取个人养老金等提供更多的便捷性、个性化服务。
四是完善领取条件和办法,在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等情形可以领取个人养老金之外,增加了提取领取的情形,参加人患重大疾病、领取失业保险金达到一定条件或者是正在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可以申请提前领取个人养老金。参加人达到领取条件,可以通过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全国统一的线上服务入口以及商业银行等途径提出申请并经核实以后,由商业银行将个人养老金发放至本人的社保卡银行账户。
下一步,我们也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增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吸引力,引导更多具备条件的群众参加进来,增加一份积累,让老年生活更有保障、更有质量。
谢谢。
总台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记者:
我这个问题是想请教一下流动管理司的张司长。为期一个月的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已经结束了,成效怎么样?请您介绍一下。谢谢。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司司长 张文淼: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心。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为了给他们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去年12月以来,我部举办了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项行动,重点聚焦2025届高校毕业生、往届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以及“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人员。
在为期一个多月的专项行动期间,我们组织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人才市场,广泛开拓市场化招聘岗位,创新开展线上线下招聘、直播带岗、人力资源服务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一是凝聚多方合力。多部门协同、全行业联动、龙头企业引领,营造了全行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示范带动效应显著。二是强化数字赋能。广泛应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创新招聘服务方式,开展直播带岗、智能匹配、远程面试、在线培训等新业态,努力提升供求匹配的精准性。三是突出产业协同。聚焦特色产业、重大项目、重点园区,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紧跟产业优势,开展细分行业、靶向引才招聘对接活动。
这次专项行动共组织了25.1万家用人单位,提供了476.8万个岗位,组织了6138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开展了13.5万场线上招聘,4892场线下招聘,4583场直播带岗,共吸引286.2万名高校毕业生等求职者投递简历,58.5万人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
谢谢。
总台新闻中心记者:
春节将至,在共祝吉祥的同时,想请问一下就业司的陈勇嘉副司长,就业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2024年就业工作总体情况是怎样的?2025年又将如何做好稳就业工作?谢谢。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 陈勇嘉:
谢谢您的提问。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24年,我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就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1%。
一是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加快构建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开展就业影响评估,强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生产力布局对就业的带动,着力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
二是强化就业政策落实。实施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推出银发经济促就业支持举措,加大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企业的支持。开展就业政策分类宣传,更新就业创业政策清单,推动政策进企业、进园区、进校园、进社区,提高政策的知晓度和落实率。全年支出就业补助资金预计超过1000亿元。
三是强化青年就业支持。出台新一轮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支持政策,持续挖掘公共部门岗位,着力扩大市场化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为超过200万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实施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强化就业观念引导,提供“1131”实名服务,促进尽早就业。
四是强化其他群体保障。扎实推动农民工就业,举办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支持组建劳务协作区域联盟,积极培育劳务品牌,2024年底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到3305.2万人。健全就业援助工作机制,打包推出“两优惠、三补贴”政策,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兜底帮扶,全年共帮扶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15万人、困难人员就业163万人。
五是强化就业服务提质。加快建设全国就业信息资源库、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在北京、上海设立公共就业服务区域中心,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推进服务下沉基层,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零工市场,加快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举办“中国创翼”创业大赛,接续开展“10+N”就业服务活动,累计举办招聘会20余万场,提供岗位超过9000万个。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深化就业领域改革,完善就业优先政策,稳定就业重点群体,优化就业公共服务,确保就业局势稳定。
一是全力挖掘就业增长潜能。推动财政、货币、就业、产业等政策协同发力,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强化部门定期会商,不断拓展就业新的增长点。用好用足存量政策,落实稳岗返还、税收优惠、担保贷款、就业补贴等政策,推广直补快办模式,更好发挥政策效力。
二是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开发更多发挥毕业生学有所长的就业岗位,加力支持中小微企业、社会组织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建立城乡基层岗位归集发布制度,开展好百万见习岗位募集计划,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深入实施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为未就业毕业生和失业青年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三是全力帮扶其他群体就业。多措并举拓展农民工外出就业渠道,健全劳务协作机制,打造特色劳务品牌。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县域就业容量,推动兴业、富民一体化发展。落实就业援助制度,运用好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
四是全力提升就业服务质效。构建高质量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密集开展春风行动等“10+N”就业服务活动,持续加强全国“一库一平台”建设,推动“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提质增效,提升服务可及性、均等化和专业化水平。健全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更好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
谢谢。
总台央视财经频道记者:
我想请问职业能力司王晓君副司长。近日,人社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技能强企工作的指导意见》,请问《意见》出台的背景和考虑是什么?对企业会有哪些支持政策?下一步将如何推动落实呢?谢谢。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王晓君:
谢谢您的提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等改革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推动技能强企工作的指导意见,主要的考虑是,要进一步激发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增强企业职工技能成才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效能,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意见围绕激发企业积极性、支持企业开展培养评价、提高企业技能人才待遇、强化组织保障等四个方面,提出9项重点举措,包括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链、支持企业自主培养技能人才、加大企业技能人才供给、大力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支持企业数字人才培育、支持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完善企业技能人才工资分配制度、加强企业技能人才表彰激励、强化技能强企资金保障等。
特别是支持企业牵头打造产业、教学、评价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实训基地、产业学院等。支持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时指导企业将职业技能等级作为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推动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倾斜。
下一步,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做好意见的推动落实。一是建立健全多元经费投入机制,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并加强使用管理。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政策协同,在项目、资金、金融等方面凝聚政策合力,细化落实举措。三是指导各地人社部门加强部署推动和统筹协调,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大力推进实施。四是加强政策宣传引导,扩大政策知晓度,大力宣传各地、各企业典型经验做法,引领带动技能强企工作的有效开展。
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请问流动管理司张文淼司长,近期,人社部等5部门印发文件,部署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请问主要考虑是什么?谢谢。
张文淼:
谢谢人民日报的记者朋友。近期,人社部等5部门印发了文件,部署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同制造业深度融合,有助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党的二十大提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融合发展。
近年来,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面向制造业重点领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定向招聘、技能培训、能力测评、用工余缺调剂、灵活用工等服务,许多机构与制造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了一系列创新经验做法,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7万家,从业人员106万人,全年服务3亿人次劳动者和5599万家次用人单位,其中大约40%是制造业企业。
当前,制造业呈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效能不断显现,需要更多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精准性强且高效优质的人力资源服务。
为了更好满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人力资源服务需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全国工商联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这是我国首个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专门文件。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提出了8个方面的具体举措。一是健全制造领域人力资源服务业协同发展机制,开展融合发展试点,组建多种形式的创新联合体,培育专注制造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打造服务聚集区。二是助力先进制造业高端人才引育,支持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创新实践基地,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提供高级人才寻访服务,加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称评审倾斜力度。三是加强制造业招聘用工保障,推进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建设,组建招聘用工联合体,健全东西部人力资源服务协作,提升供求匹配效能。四是开展制造业人力资源专业培训,支持参与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编制人才需求目录、建设跨企业培训中心,提供多样化职前服务。五是强化制造业人力资源管理赋能,发展制造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鼓励制造企业释放人力资源服务需求,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人力资源服务业。六是深化制造业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制造业中小企业集聚区贴近服务,加快发展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完善全链条服务。七是创新制造业国际化人力资源服务,开展人力资源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共享,建设国际人才交流市场,建设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平台载体。八是优化制造业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开展创新案例遴选,组织品牌服务活动,加强金融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工作机制,指导各地细化支持举措,在产业基础较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区域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注重经验总结和推广应用,加快培育专注制造、服务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动产业升级、就业促进和劳动者全面发展高效协同,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谢谢。
新华社记者:
我想把问题提给就业促进司的陈司长,我们都知道,公共就业服务是促就业的重要一环,2025年有哪些新的安排?谢谢。
陈勇嘉:
谢谢。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是促进劳动力供需匹配的重要举措,也是就业工作贯穿全年的重要抓手。今年,我们将继续推出“10+N”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服务对象覆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和各类用工企业,实现就业服务不停歇、招聘信息不断线。具体来讲,可以分为四类:
一是聚焦就业困难人员,开展“就业援助月”。往年的“就业援助月”都是在元旦前后启动,今年我们提前到2024年12月中旬启动。各地已经迅速部署,各项工作也陆续开展,集中帮扶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登记失业人员等劳动者就业创业。
二是聚焦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开展“春风行动”。这项活动已于上周启动,一直将持续到3月中旬。我们通过搭建农民工求职和企业招用工对接平台、组织招聘活动、开展专项对接等形式,帮助农村劳动者有序外出,促进他们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
三是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开展系列活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年将组织6项系列活动,包括春秋两季的城市联合招聘专场活动、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人力资源市场就业服务专项行动、中央企业面向西藏青海新疆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活动,通过提供岗位对接、政策落实、权益保护、困难帮扶等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
四是聚焦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等用人单位,开展专项服务。民营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结合企业用工重点时段,我们将分别在4月和10月组织开展民营企业服务月、金秋招聘月,针对企业招聘需求,搭建用工平台,促进人力资源供需对接,提升服务精准度和满意度。
希望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我们的活动持续关注、积极参与。
谢谢。
工人日报记者:
请问职业能力司王晓君副司长,一技在手、就业不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请介绍一下2024年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2025年将如何提升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谢谢。
王晓君:
谢谢您的提问。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岗位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2024年,我们坚持以促就业为导向,推进政策体系、组织实施、基础能力等方面建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在政策体系方面,制定出台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指导目录、培训机构目录、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评价流程管理,严格补贴资金统筹使用和监管。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部门研究制定推动技能强企工作的指导意见,激发企业培养使用评价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
在组织实施方面,围绕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就业重点群体,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前三季度开展补贴性培训1072万人次,预计全年将超过1200万人次。启动实施“一带一路”技能筑梦行动,促进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技能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支持各地建设66个技能筑梦培训基地和19个师资培训中心。
在基础能力建设方面,会同财政部备案公布110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4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单位名单,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在北京、上海、广东等15个省份组织开展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档案试点,归集记录个人参加培训、取得证书等职业技能培训信息,依托电子社保卡为劳动者提供电子档案前台服务。
2025年,我们将聚焦农民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项目化职业技能培训。发挥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各方合力,推行“岗位需要+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项目化培训模式,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主要考虑是:一是优化内容。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自下而上征集培训需求,形成培训项目,纳入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指导目录,对社会公布。二是优化培训机构。充分依托技工院校、公共实训基地、龙头企业等优质培训机构实施培训,通过遴选、招投标、揭榜挂帅等方式,确定项目化培训的承训机构。三是加强项目化培训效果评估。以培训后一定时间内实现就业人数的情况为重要因素,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承训机构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按就业比例给予阶梯式补贴。四是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发挥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职工教育经费等撬动作用,支持项目化职业技能培训高效持续开展。
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大力提振消费,人社部门今年会有哪些打算和安排?谢谢。
卢爱红: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促进群众增收,是提振消费、促进消费的重要基础。做好促进就业、技能培训、工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工作,与促进群众增收特别是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密切相关,我们将扎实做好相关工作,推动提升消费能力和意愿。主要是四个方面:
一是稳定和扩大就业。有就业,才能有收入。就业是增加居民收入最直接的方式。我们将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精准有效推进就业政策落实,加强重点人群就业支持,加快提升就业服务质效。同时,高度关注、用心用情做好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
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可以稳定增加收入。我们将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行动,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就业容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的行业领域,聚焦农民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等群体,开展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他们稳定增加收入。
三是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工资收入是劳动者的主要收入来源。我们将围绕提高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加强工资宏观指导调控,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评估调整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占社会平均工资的比重,推动群众工资收入合理平稳增长。持续完善工资指导线、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薪酬分配指引服务。特别是加快构建以技能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在技能人才聚集的区域、行业推动开展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推行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推动实施技能人才起点薪酬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四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可以稳定社会预期。我们将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以更加充分可靠的社会保障减少劳动者后顾之忧。同时,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更多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推进提升缴费水平和多渠道筹资,推动提高城乡居民待遇水平。
卢爱红:
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人社工作的关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人社部新闻发布工作的支持!还有一周就是蛇年春节了。在这里,提前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巳巳如意、幸福安康!
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编选自中国网,FOREXBNB编辑:陈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