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獲悉,2月24日,證監會主席吳清在《新型工業化》發布《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功能 更好服务新型工業化》文章表示,要深刻把握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型工業化。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新型工業化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製造業的核心就是創新。科技创新是新型工業化的最重要引擎。要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資本市場要積極融入科技創新新型舉國體制,突出發揮資本市場在服務科技創新方面的獨特優勢,“集短錢變長錢,集小錢變大錢”“化儲蓄為資本”“風險共擔和收益共享”,資本市場能高效集聚配置資源,加速科技產業融合,激發企業家創業精神,契合科創企業“投入大、週期長、迭代快”等特徵,暢通“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要深刻把握將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和鍊主型龍頭企業作為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抓手。企業是生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最活躍的主體,工業發展歸根到底要靠企業,企業強才能工業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建立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機制。科技領軍企業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的主力軍。鍊主企業是產業鏈供應鏈的頭雁,鍊主引領得好,雁陣才能齊飛,鍊主企業是產業融合集群的核心,是構建大中小企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良好生態的關鍵。資本市場加大力度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和鍊主型龍頭企業,對於加快推動新型工業化具有綱舉目張的功效,也是優化上市公司結構和增強市場吸引力的有效途徑。

原文如下:

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功能

更好服務新型工業化

吳清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2035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這為我國工業和信息化事業指明發展方向和目標,提供根本遵循。中國證監會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精神,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指示、重要論述,切實增強責任擔當,著力完善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功能作用,更好服務製造強國建設和新型工業化。

一、深刻認識新型工業化的重大政治意義和緊迫使命

推進新型工業化,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事關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和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新型工業化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重要論述,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大意义、重要原則、重點任務,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導性。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必须扎实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築強大物質技術基礎。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調整,大國競爭博弈日益加劇,發達國家紛紛推進“再工業化”,新興經濟體憑藉成本等優勢大力承接國際產業轉移。西方少數國家對我國先進製造業打壓制裁不斷升級,妄圖遏制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與此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以人工智能、大數據、雲端運算、量子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為代表的現代科技突飛猛進,引發不同學科、不同行業、不同領域技術創新加速融合。我國推進新型工業化面臨的外部環境和科技創新環境發生深刻變化,既有實現跨越發展的歷史機遇,也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我們必須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意識和意志,抓緊補短板、強弱項、鍛長板,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

二、資本市場發展與推進新型工業化緊密聯繫、相輔相成

工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是國民經濟的主導,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新型工業化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一直以來,中國證監會高度重視工業和製造業企業發展,將其作為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工業和製造業企業構成A股上市公司的主體,截至2024年底,滬深北交易所上市的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工業和製造業企業佔上市公司總數量比例為76.5%,市值佔比為56.58%,利潤佔比為32.32%。這些優質企業成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基本盤”,資本市場與新型工業化緊密聯繫、相輔相成。

多層次資本市場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強大動力。資本市場在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資本形成、完善公司治理、健全現代企業製度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大有可為。一方面,資本市場發揮樞紐功能,匯集各類資金高效轉化為資本,引領人才、科技等其他要素資源協同集聚和融合,助力企業研發攻關、轉型升級和併購重組,推動企業實現跨越式飛躍性發展。另一方面,資本市場強化約束和激勵,推動企業加強公司治理、健全內控和規範經營,培育現代企業製度。上市企業自身名片效應和股權期權激勵,吸引和穩定優秀人才,激勵企業家發揮管理才能和創新精神,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新型工業化是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和原動力。我國超大市場規模、強大基礎產業配套能力及新型舉國體制下的高水平科技創新環境,為新型工業化提供強大支撐和廣闊空間。代表新質生產力的優質工業和製造業企業為資本市場帶來更多源頭活水,讓投資者分享經濟發展成果。工業和製造業企業不僅構成上市公司“基本盤”,還擁有最具有代表性的工業企業“樣本”,反映我國工業整體水準,其中不乏新能源和先進製造等領域的領軍企業或“國之重器”。這些企業在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保障國計民生等方面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為資本市場實現持續性長周期的健康穩定發展提供充沛動能。

三、資本市場服務新型工業化遵循的基本原則

新型工業化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動力,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也為新質生產力創造豐富應用場景。資本市場要將服務新型工業化作為推動新質生產力重要內容,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把資本市場一般規律同中國國情市情相結合,深刻把握新時代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黨對資本市場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中央對資本市場的集中統一領導是最高政治原則,事關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方向,是做好資本市場工作的根本保證。資本市場監管各項工作必須始終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貫穿到資本市場工作各領域、各環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資本市場發展之路。

二是堅持維護市場穩定。市場穩定是發揮市場功能的基礎和前提,也是穩定宏觀經濟預期的重要一環。中國證監會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根本宗旨,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健全加強預期管理機制,統籌融資和投資、一級和二級市場協調平衡,實施好逆週期市場調節,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堵點痛點,積極構建“長錢長投”政策體系,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把資本市場穩定運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穩信心、穩市場、穩功能。

三是堅持深化關鍵制度改革。近年來,中國證監會穩妥實施全面註冊制改革,進一步釐清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邊界,對審核註冊機制和基礎制度進行系統性重塑,市场结构和市场生态显著改善。未來將繼續遵循法治化市場化方向全面深化改革,以支持優質創新企業為重點,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破解制約市場功能發揮的重點難點問題,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製度競爭力,更好服務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有效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四是堅持問題導向。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要確保國家安全和產業安全,必須堅持底線思維、極限思維,在“兩重”領域和產業薄弱環節下大功夫,大力提升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自主可控,著力解決“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難題。進一步加大對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儀器儀表、工業和基礎軟件等重點產業支持力度。針對我國戰略性資源對外依存度高,為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必須大力提升戰略資源保障能力。資本市場將引導要素資源向這些領域聚集,綜合運用多種工具提供適配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五是堅持系統思維。要堅持系統思維,加強統籌協調。一方面,強化“一盤棋”意識,要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各條線全鏈條支持功能,打通堵點卡點,健全金融服務機制,創新融資產品,為企業提供多元化接力式的融資服務。另一方面,要加強與相關部委部門的分工協作、與地方政府的溝通聯絡,強化信息和资源共享,進一步推動凝聚各方共識,形成政策和監管合力,共同創造良好市場生態,共同推進新質生產力和新型工業化發展。

四、準確把握資本市場支持新型工業化的途徑和要求

要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論述,洞悉我國新型工業化的時代特徵和歷史使命,進而準確把握資本市場支持新型工業化的途徑和要求。新型工業化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工業化與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綠色化融合發展為特色,帶動各產業和領域協同發展的工業化道路。推進新型工業化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既要遵循世界工業化的一般規律,也要從國情出發,把高質量發展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

一是要深刻把握以科技創新引領新型工業化。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新型工業化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製造業的核心就是創新。科技創新是新型工業化的最重要引擎。要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資本市場要積極融入科技創新新型舉國體制,突出發揮資本市場在服務科技創新方面的獨特優勢,“集短錢變長錢,集小錢變大錢”“化儲蓄為資本”“風險共擔和收益共享”,資本市場能高效集聚配置資源,加速科技產業融合,激發企業家創業精神,契合科創企業“投入大、週期長、迭代快”等特徵,暢通“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二是要深刻把握新型工業化的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發展方向。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綠色化發展是新型工業化的重要特徵,也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數據作為數字時代的新型生產要素,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動力。要充分發揮數據要素的賦能作用,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製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綠色低碳是新型工業化的生態底色,要完善資本市場綠色金融標準體系,豐富資本市場綠色金融產品,助力推進工業發展方式創新。資本市場將繼續做好“數字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大文章,支持具有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的優質企業融資,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吳清:資本市場要積極融入科技創新新型舉國體制 集短錢變長錢 集小錢變大錢 化儲蓄為資本 - 圖片1

針對我國戰略性資源對外依存度高,為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必須大力提升戰略資源保障能力。資本市場將引導要素資源向這些領域聚集,綜合運用多種工具提供適配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圖為人形機器人在汽車工廠執行車標組裝工作。優必選供圖

三是要深刻把握將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和鍊主型龍頭企業作為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抓手。企業是生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最活躍的主體,工業發展歸根到底要靠企業,企業強才能工業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建立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機制。科技領軍企業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的主力軍。鍊主企業是產業鏈供應鏈的頭雁,鍊主引領得好,雁陣才能齊飛,鍊主企業是產業融合集群的核心,是構建大中小企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良好生態的關鍵。資本市場加大力度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和鍊主型龍頭企業,對於加快推動新型工業化具有綱舉目張的功效,也是優化上市公司結構和增強市場吸引力的有效途徑。

五、紮實推進資本市場服務新型工業化的各項任務

中國證監會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新型工業化的系列重大部署,準確把握其戰略定位、階段性特徵、環境條件變化,將各項要求落實到監管工作中,發揮好保障支持作用。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持續健全資本市場功能,大力引導要素資源向新質生產力集聚,不斷完善支持新型工業化的監管體系和市場生態,以科技創新助推新型工業化發展。2024年以來,在落實新“國九條”,形成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過程中,將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作為重要任務。

(一)健全資本市場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政策體系

資本市場將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作為服務的重中之重,不斷完善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政策體系。2024年4月,中國證監會制定發布《關於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高水平發展的十六項措施》,包括精準識別科技型企業,健全全鏈條“綠色通道”,支持科技型企業股債融資,完善支持科技創新的配套制度等措施。2024年6月,中國證監會發布實施《關於深化科創板改革 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進一步發揮科創板支持科技創新的製度“試驗田”作用,圍繞完善發行承銷制度、優化股債融資安排等推出一攬子改革措施,提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目前多項具體措施已經落地。2024年9月,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深化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對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併購重組實施“綠色通道”,加快審核進度,提升併購便利度。2025年2月,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更好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完善優化企業上市、掛牌融資和併購重組的製度和機制

一是以關鍵制度創新為引領,全面註冊制改革走深走實,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更加完善,功能更加完備。主板突出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大盤藍籌”特色,科創板堅持“硬科技”定位,創業板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北交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優化創新紅籌架構、特殊股權結構企業、未盈利企業上市製度,提高制度包容性、適配性,資本市場服務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24年底,科創板上市公司共581家,首次公開發行(簡稱IPO)融資9176.12億元。創業板註冊制後新上市公司558家,IPO融資5380.72億元,大多屬於戰略性新興產業。截至2024年底,北交所上市公司共262家,累计融資552.37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佔比超八成。新三板掛牌企業6101家,其中科技型企業3887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148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91家。

中國證監會聯合工信部印發《關於高質量建設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的指導意見》,現已公示26家專板建設名單,加强專精特新企業全链条服务。截至2024年底,專板共服務企業11908家,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03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315家。

二是加大資源整合,推動企業併購重組。中國證監會多措並舉激發併購重組市場活力,不斷優化併購重組政策環境。如提高重組估值包容性,支持上市公司之間吸收合併,優化重組“小額快速”審核機制,建立健全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硬科技”企業併購重組“綠色通道”等,進一步激發併購重組市場活力。2022-2024年,滬深兩市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共披露併購重組交易4115單,交易金額1.25萬億元。

(三)充分發揮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科創企業的支持作用

我國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已發展成為資產管理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作用日益突出,是促進耐心資本形成、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認真貫徹落實《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的通知》,不斷優化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發展法規政策環境。2021-2023年,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年均新增投資本金1.2萬億元,約占同期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的3%~4%。行業投向半導體、新能源、計算機應用、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領域規模佔比連續提升,2023年上述領域新增投資項目1.4萬個,新增投資本金4822億元,佔全年股權投資增量的45%,精準支持新質生產力代表性行業。註冊制改革以來至2024年三季度末,近九成的科創板上市公司和五成的創業板上市公司獲得過私募基金支持。

(四)充分發揮債券市場對新型工業化的支持作用

一是持續發展公司債券市場,穩步推進品種創新。2024年,交易所市場發行公司(企業)債券4.93萬億元,其中产业企業发行公司債券1.92萬億元,同比增長37%。交易所市場科技創新公司債、綠色公司債等共計發行6866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科技创新公司債券发行6165億元,同比增長68%。二是穩步發展資產支持證券。2024年,交易所市場資產支持證券( 簡稱ABS )  發行規模1.25萬億元,其中,智慧財產、綠色(碳中和)等创新产品發行規模合计1050億元,資產支持證券服務實體經濟功能進一步提升。三是持續推進基礎設施不動產信託投資基金(簡稱REITs )常態化發行。自REITs試點以來,中國證監會批复首發和擴募REITs項目共62只,合計募集資金1660億元,助力企業盘活存量资产,擴大有效投資,形成投融資良性循環。

(五)境外上市服務有效提升各類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企業的融資效率

境外上市為各類新技術新產業企業提供了多元化融資渠道,利用境外資本市場差異化的投資者結構和對未盈利成長型企業更具包容性的市場環境,能夠有效幫助企業分擔創新風險,構建和暢通技術、產業、資本的良性循環,助力構建新型工業化生態體系。自2023年3月起,《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正式施行,對境內企業直接和間接境外上市活動統一實施備案管理,為市場提供更加透明、高效、可預期的製度環境。新規實施至2024年底,共有199家境內企業完成境外首發上市備案(其中,117家擬赴港上市)。企業類型覆蓋製造業、新能源、智能駕駛等多個行業。2023年,第四範式和優必選先後在港上市,分別是國內決策類AI軟件行業首家上市公司和國內人形機器人行業首家上市公司。2024年9月,A股行業龍頭企業美的集團在港上市,是香港市場近三年融資規模最大的IPO專案;10月,智能駕駛科技企業地平線在港上市,成為港股近一年融資規模最大的科技公司IPO專案。新能源汽車方面,路特斯、極氪分別於2024年2月、5月在美上市,成為第四家、第五家在美上市的中國新能源車企。

(六)積極發揮期貨市場對新型工業化的支持作用

一是不斷健全工業品期貨期權品種體系。目前,我國期貨市場共上市146個期貨期權品種,在工業品方面,已上市原油、鐵礦石、工業矽、棉紗等95個期貨期權品種,覆蓋工業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各個環節。二是加大市場培育力度,持續推動改善企業開展套期保值活動的製度環境,重點幫助轉型期的產業企業建立市場化的風險管理制度。三是持續優化現有品種,助推傳統產業升級。2024年以來,中國證監會指導期貨交易所對21個工業類品種的交易規則進行了修訂。四是穩步推進對外開放,助力提升重要大宗商品價格影響力,推動形成反映中國供需且被世界認可的“中國價格”。五是服務保供穩價大局,維護國家能源等重要大宗商品供需安全,服務產業企業尤其是大型國有企業有效應對市場衝擊,保障重要大宗商品供應安全。

(七)積極引導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支持科技創新

一是督促證券基金經營機構支持新型工業化發展。發布《關於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探索形成適合新型工業化企業的多樣化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联合中国人民银行發布《關於做好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相關工作的通知》,目前互換便利已經開展兩次操作,金額超過1000億元,持續為市場帶來增量資金。二是積極推動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2024年以來,中國證監會和相關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了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構建“長錢長投”制度環境的重點工作安排,優化企業融資環境。三是引導證券公司積極為新型工業化企業融資提供服務。要求證券公司加強保薦承銷專業能力建設,在投行業務質量評價中設置支持科技創新加分項,鼓勵證券公司提升服務科技企業股權、債權融資能力,2024年證券公司服務實體企業股債融資規模5.12万億元。四是支持基金公司穩步有序推出更多科創主題基金。在公募基金管理人分類評價制度中設立科創等主題產品規模的加分指標,引導行業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截至2024年底,已批复科創主題基金449只,已成立389只,存續規模6734.21億元。

六、進一步強化資本市場在推動新型工業化中的擔當作為

下一步,中國證監會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加快建設安全、規範、透明、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這一總目標,紮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充分發揮市場功能,激發市場活力,進一步體現資本市場在推動新型工業化中的擔當作為,助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大力量。

一是進一步提升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服務覆蓋面和精準度。深入研究相關企業的特點、發展規律及其在投融資、激勵約束、公司治理等方面的需求,有針對性地豐富資本市場的工具、產品和服務。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發揮股債期市場協同效應。優先支持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科技型企業股債融資、併購重組,提升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質效。

二是持續完善資本市場製度,增強對新質生產力的包容性適配性。持續推動“科創十六條”“科創板八條”等落實落地,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深入研究完善發行上市、私募創投等製度安排,增強資本市場製度競爭力,提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和適配性,更好服務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優化上市公司結構。

三是支持上市公司通過併購重組轉型升級。在當前全球產業變革和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加快推進的背景下,亟鬚髮揮好企業併購重組的關鍵作用。下一步,將抓好“併購六條”落地實施,在推動產業整合和資源優化配置、更好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等方面盡快推出一批典型案例,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在併購重組中的主渠道作用,服務上市公司轉型升級。

四是促進長期資金入市、壯大耐心資本。著眼於   “長錢更多、長錢更長、回報更優”等目標,繼續積極創造條件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進入資本市場,推動形成“長錢長投”的製度環境,穩步提高中長期資金投資A股規模和比例,改善資本市場資金供給與結構。同時,圍繞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募投管退”全鏈條優化支持政策,引導更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五是持續改善資本市場生態。落實監管要“長牙帶刺”、有棱有角的要求,嚴懲財務造假、欺詐發行、操縱市場、違規減持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切實維護市場“三公”,促進強本強基。同時,鼓勵踐行“五要五不”的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督促上市公司、行業機構等堅守法治誠信、契約精神,履行信義義務和受託責任,涵養“尊重投資者、回報投資者”的股權文化,為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創造優良“軟環境”。

本文編選自“ 新型工業化研究中心”公眾號,FOREXBNB編輯:李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