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即将进入复活节三天假期前,市场已经提前消化了多项贸易协议预期,但实际进展几乎为零。复活节长周末结束后,市场定价的贸易协议仍未有实质性消息。本应带来利好的多项贸易协定预期,最终未能落地,欧盟与日本的谈判进展几近停滞。此时,韩国成为全球贸易博弈的核心焦点。

韩美“2+2”会谈:谈得拢吗?

本周四(4月24日),韩美将于华盛顿举行“二加二”贸易会谈,重点聚焦三大议题:贸易逆差、造船业与液化天然气(LNG)。与此同时,韩国将正式请求美国豁免其钢铁与汽车出口所面临的额外关税,并坚持“国家利益优先”原则。

但这场谈判注定不会轻松。

韩国将于6月3日举行总统大选,目前在野党前党首李在明民调领先,而现任过渡政府领导人韩德珠位居第二。值得关注的是,李在明对美态度更为审慎保守,倾向主张韩国自主经济政策的空间。

因此,外界普遍预期,现任政府在未获广泛授权情况下主导美韩贸易协议,可能面临民众反弹,**“宁可没有协议,也不要一个糟糕的协议”**成为部分韩国民众的共识。这也削弱了达成实质性成果的可能性。

出口数据崩塌,韩国经济发出“预警信号”

谈判临近之际,韩国出口数据突然“变脸”。据韩国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前20天韩国出口同比下降5.2%,远逊于3月同期5.5%的增长。尽管部分原因归咎于提前进口所致的数据扭曲,但这仍引发市场对全球出口型经济体面临下行压力的高度关注。

年份/时间段 出口变化率 进口变化率 贸易差额(亿美元) 备注
2023年 -7.40% -12.10% -99.7 连续两年逆差
2024年 8.20% -1.60% 518 半导体出口增长43.9%
2025年4月前20天 -5.20% -11.80% -1.4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韩国长期被视为全球经济的“金丝雀”,其出口表现往往先于全球贸易趋势变化。这次突如其来的下滑,或许预示着全球供应链和终端需求面临新一轮冲击。

LNG项目:能源合作成为美国施压新抓手

在谈判的背后,美国政府还在积极推动日本与韩国共同参与阿拉斯加天然气项目投资。该项目投资总额高达440亿美元,涉及管道与出口终端建设,预期2031年实现商业运营。然而,无论是庞大的资金需求、遥远的盈利周期,还是高度不确定的能源市场前景,都令该项目前景充满变数。

项目名称 总投资额(亿美元) 建设周期 预计投产年份
阿拉斯加天然气项目 440 超过5年 2031年

据悉,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强调该项目在未来亚太贸易谈判中的“战略角色”,凸显出华盛顿意图通过能源合作进一步绑定日韩盟友经济安全,从而服务美国自身的长期能源战略。

贸易协议:面子工程还是实质进展?

市场目前陷入“无消息即坏消息”的敏感阶段。尤其是美国对等关税的暂缓期仅剩78天,市场急需一份具备实际约束机制的贸易协议,提振投资者信心。

分析师普遍认为,接下来市场可能迎来三种结果:

类型 特征描述 市场影响
面子工程型协议 仅在采购农产品、军工设备方面作出承诺,缺乏执行机制 提振有限,偏短期
实质性平衡协议 含强制采购目标、惩罚机制及第三方贸易限制,但实现难度大。 提振信心,有助中期企稳
无协议或谈判破裂 各方立场分歧严重,进入拖延战术 加剧市场不确定性

无论结果如何,未来几周将成为市场走势的“风向定盘时”。协议的性质、执行机制、以及各国在地缘与政治博弈中的让步程度,将决定市场情绪的中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