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采取措施提升经济发展动能,巩固国际贸易中心地位
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在立法会发言时表示,为提升香港经济发展动能,香港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其中包括加快推进香港跨国供应链管理,吸引企业到香港建立管理离岸贸易和供应链的国际或区域总部。香港依靠内联外通国际社会的优势,加速打造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稳固其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此外,香港政府还将检讨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税务扣除安排,以加速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并促进香港知识产权贸易的发展。
丘应桦提到,尽管海外市场经济放缓、地缘政治带来冲击,美国对香港产品不合理地实施关税等带来不少挑战和不明朗因素,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正积极透过多元化措施,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有内联外通的独特优势,会继续抓紧机遇,透过“立足本地、联动湾区、拓展国际”的策略,加大力度深化国际交往合作,在复杂多变的全球贸易格局下,力求化危为机,以推动香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持续发展。
他指出,香港至今已签订九份自由贸易协定(自贸协定),涉及21个经济体,包括去年与秘鲁签订的自贸协定;另外与33个经济体签订了24份投资协定,当中去年与巴林签订的投资协定刚于上月(3月)二十一日生效。当局会继续积极推展这方面的工作,包括与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国、埃及和秘鲁探讨签订投资协定。
投资推广署工作进展
投资推广署和贸发局已建立高增值供应链服务机制,联手吸引内地企业到香港建立管理离岸贸易和供应链的国际或区域总部。截至今年二月约一年间,投资推广署在内地不同城市举办和合办了约20场相关的投资推广活动以物色有意“走出去”的内地企业。同时,贸发局会为这些内地企业提供一站式专业谘询服务,并透过其海外办事处提供在地支援服务,以助力这些内地企业“走出去”。
据统计,在2024年,投资推广署协助了539间企业在香港开设和扩展业务,较2023年全年总数增长超过四成。除了内地为最主要的来源地外,第二至第五位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和新加坡。按比例而言,去年的数字已经超越2022年《施政报告》所订的绩效指标。
中小企业支持措施
丘应桦续指,中小企业对香港经济有重要的贡献,香港政府一直透过“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内销市场的专项基金”(“BUD专项基金”)等措施,协助中小企业应对经济转型期间面对的挑战和提升竞争力。其中,于去年《财政预算案》宣布的“BUD专项基金”——“电商易”已于2024年七月推出,并于上个月将地域资助范围扩大至涵盖东盟十国,鼓励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贸(电商)项目。
今年《财政预算案》宣布向“BUD专项基金”及“市场推广及工商机构支援基金”合共注资15亿港元,连同2024年《施政报告》宣布向“BUD专项基金”注资的10亿港元,表明香港政府在现时的财政情况下仍然持续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援。
电商市场发展
电商市场方面,内地市场机遇庞大,发展更是迅速。贸发局会推行“电子商务快线”,针对港商于内地发展跨境电商业务时的痛点,连同大型电商或社交平台,为有意拓展电商市场的中小企业提供更全面的支援。
此外,香港政府将参考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倡议的《电子可转让记录示范法》,研究透过修例,便利贸易文件电子化,巩固香港在国际贸易方面的优势。当局正和相关政策局进行筹备工作,目标是在明年将相关法例修订建议提交立法会。
为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香港还考虑推出“定期展览奖励计划2.0”,聚焦支持新设及定期的大型国际性展览,以加大推动会议及展览业和盛事经济的发展。如获立法会批准拨款,新计划将于7月1日推出。目前已咨询主要持份者,并会于稍后公布详细申请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