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摩根士丹利不再持有看跌观点后,该机构对中国股市的前景保持了积极态度。

摩根士丹利中国区首席股票策略师Laura Wang在21日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提到,尽管自1月底以来A股和港股市场已经实现了显著的增长,但国际资本尚未大规模参与这一轮的市场复苏,配置潜力依然巨大。她指出:

"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配置仍然不足。因此,他们现在开始增加配置的空间还很大。"

Laura Wang:国际资本配置空间巨大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和数据,推动这一轮市场复苏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南向交易”,即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渠道流入香港的内地资金。今年以来,已有约25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香港市场。同时,一些区域性及专注于中国市场的基金也积极参与了这一轮的市场复苏。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或欧洲的积极管理型基金或被动型基金尚未真正参与到这一轮的市场复苏中。这表明,大量潜在的国际资本仍在场外等待。Laura表示:

“如果你观察美国或欧洲的主动型基金或被动型基金,他们实际上还没有真正参与到地缘政治变化、中国技术创新突破以及周一座谈会(引发的市场复苏)中。”

摩根士丹利认为,几个关键因素的变化正在提升中国市场的吸引力。首先,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缓解为市场带来了信心。其次,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突破,特别是在2月17日举行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释放出的强烈信号,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的长期增长潜力。

Laura强调,这些积极变化发生得非常迅速,许多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配置仍然不足。因此,国际资本未来有很大的空间增加对中国股市的配置。

20日,Laura Wang团队发表文章,表示对中国股市持乐观态度,并预计MSCI中国指数有望再涨4%。报告指出,中国股市(尤其是离岸市场)终于发生了结构性的质变,这让人比去年9月的市场复苏更加确信,MSCI中国指数近期表现的改善能够持续。

此前,摩根士丹利对中国股票一直持谨慎态度。有观点认为,摩根士丹利此次上调评级是一个重大转变,表明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可能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即使在10月份,当中国的货币刺激政策引发股市大涨时,摩根士丹利几乎未改变其立场——只是减少了其低配仓位。

邢自强:中国市场“动物精神”回归

21日,摩根士丹利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团队发布研究报告也指出,近期的技术突破、民营企业座谈会以及阿里巴巴的高额资本支出计划被认为是“动物精神”回归的早期迹象,不过这种精神目前仅限于科技行业。

报告提到,本次座谈会的重点转向了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领域。摩根士丹利认为,这种政策导向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优先级的调整,科技行业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宣布的资本支出计划大幅超出市场预期,显示出科技行业对未来发展的强烈信心。分析指出,国内成本效益较高的大型语言模型(LLMs)降低了训练和推理成本,这将推动相关技术的更快普及和应用。

本文转载自“华尔街见闻”,作者:张雅琦;FOREXBNB编辑:蒋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