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FOREXBNB的消息,IDC发布的最新手机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指出,由于过去几年积累的换机需求逐步释放,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到约2.86亿台,同比增长5.6%,结束了两年的下滑趋势。上半年,市场延续了2023年末的复苏态势,技术创新如Gen AI、屏幕和电池续航等推动了消费者换机需求的明显增长;然而,下半年尤其是年末,市场需求开始放缓。预计在2025年全国性政府消费补贴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在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为7643万台,同比增长3.9%。新品的集中发布和部分省市的新机购买补贴政策推动了市场的持续增长。vivo、华为和小米等品牌的强劲表现使得Android市场份额增长超过7%;而iPhone16系列销售不佳,导致iOS市场份额继续下降。

以下是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中国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的市场表现:

Apple

尽管Apple在传统出货量最高的第四季度仍位居国内市场首位,但其市场份额持续缩小。2024年全年排名第三,出货量连续三年下降。产品竞争力减弱,AI功能上线时间不确定,渠道改革效果不明显,使得Apple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尽管如此,Apple在2024年800美元以上市场份额仍占60%。

vivo

vivo在国内市场的表现进一步提升,2024年全年出货量稳居第一。通过全新的蓝科技矩阵,vivo在技术和产品上实现了全方位的创新和提升;同时,以用户为中心,增强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用户体验,形成了清晰的产品布局和明确的分工,覆盖了高中低各个价格段。vivo还与供应商、渠道商、运营商等合作伙伴全面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Huawei

Huawei强势回归,第四季度市场份额达到16.2%,排名第三。2024年全年市场份额为16.6%,位居国内市场第二,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50%,是头部厂商中增长最快的。随着国产芯片供应能力的增强,Huawei的nova和畅享系列有望帮助其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HarmonyOS Next系统将成为智能手机乃至多终端系统生态的重要力量。

Xiaomi

Xiaomi的出货量连续六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并在2024年下半年稳定在国内市场第四的位置。在高端市场不断取得突破,第四季度在600美元以上市场份额创下近两年的新高。Xiaomi的新能源车、家电、IoT生态的完整布局已经开始推动智能手机的增长。借助新能源车的成功,Xiaomi加强了与更多优质渠道商的合作,进一步拓展了线下渠道。

Honor

面对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Honor在四季度和2024年的出货量排名仍然稳定在国内市场前五位。Honor在产品上不断加大投入,发挥差异化竞争优势,如在折叠屏轻薄上的不断突破,为终端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绿洲护眼解决方案,普及高颜值、长续航、防摔的产品等,通过打造多个产品标杆引领行业发展。在海外市场,Honor也不断取得突破,2024年海外市场份额接近三分之一。

OPPO

经过战略和产品调整后,OPPO在第四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实现了反弹。2024年出货量在国内市场中并列第四位。OPPO近年来加大了对中高端产品的投入,300美元以上产品的比例逐年增加。旗舰产品Find X8系列首销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66%,是所有厂商旗舰产品中增长幅度最大的,帮助OPPO在四季度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32%;Reno 12&;13系列等产品线推动了2024年300-400美元市场份额的首位。

折叠屏手机市场自2022年第二季度后首次出货量同比下降

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到250万台,在连续9个季度的高速增长后,首次同比下降9.6%。尽管在轻薄、续航、影像、折痕等方面有所进步,但价格、质量、内部空间等先天劣势使得折叠屏手机在使用场景和消费人群上难以实现更大的突破和吸引力。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为917万台,同比增长30.8%。预计2025年折叠屏手机市场将进入“小年”,更多厂商将持观望态度,采取更加保守的策略。

在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中,Huawei以接近50%的市场份额保持领先;Honor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稳居第二,占比20.6%;vivo凭借X Fold3系列全面的产品竞争力位居第三,市场份额为11.1%;Xiaomi凭借第一款竖折产品的成功占据第四位,市场份额为7.4%;尽管OPPO一年内没有发布新品,但凭借良好的用户口碑和推荐,仍然获得了5.3%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五位。

IDC中国研究经理郭天翔指出,在连续两年的下滑之后,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实现了触底反弹。国家消费补贴政策无疑将继续刺激吸引部分消费者换机,推动202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保持增长趋势。行业参与者需要抓住这个市场机遇,积极拥抱相应政策,及时进行战略、产品和技术等方面的调整,争取获得更多增长的同时,也要注意合规和规避风险,依靠补贴政策获利的同时,也要保持谨慎的态度,预防补贴可能带来的提前透支未来需求,及时调整备货和销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