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4月23日盤後,特斯拉(Tesla)公佈了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表面“利空”密佈,卻在盤後並未遭遇市場重挫,反而一度轉漲。
特斯拉Q1財報核心數據:營收、利潤雙雙低於預期
特斯拉第一季度的財報數據顯示,其每股收益(EPS)爲0.27美元,雖然低於市場預期的0.15美元,但仍顯示出一定的韌性。营收爲193.4億美元,同比下降了9.2%,而且也低於市場預期的214.1億美元。
項目 | 本季數據 | 市場預期 | 同比變化 |
每股收益(EPS) | $0.27 | $0.15 | - |
營收 | $193.4億 | $214.1億 | ↓ 9.2% |
毛利率 | - | - | 下滑明顯 |
汽車交付量 | 336681輛 | - | -13% |
碳排放積分收入 | 上升 | - | 增長亮點 |
特斯拉Q1財報中這些數據背後的原因,主要歸結爲以下幾個方面:
汽車交付量下降:尤其是Model Y四大工廠的全面升級,導致產能調整和交付節奏滯後。
售價下降:特斯拉的平均售價降低,受產品組合變化、促銷折扣及匯率波動影響。
應收款減少:特斯拉的應收款減少了約3億美元,顯示出一定的財務壓力。
特斯拉Q1財報中揭示的挑戰
特斯拉Q1財報中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
1.電池材料的高度依賴性:特斯拉目前約40%的電池原材料來自中國,這使得公司在供應鏈上依賴過大,增加了成本壓力,並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地緣政治風險。
2.價格戰的加劇與庫存壓力:隨着全球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加劇,尤其是在中國市場,特斯拉不得不參與價格戰,這進一步侵蝕了毛利空間。
3.產能調整和裁員:由於產能過剩與需求錯配,特斯拉也不得不進行裁員和停產調整,這一系列消息無疑增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
特斯拉Q1財報中的“亮點”與市場信心的支撐點
儘管特斯拉的主業汽車表現下滑,其非汽車業務仍表現出一定的亮點,有助於緩解整體財務壓力:
板塊 | 表現情況 |
能源生成與儲能業務 | 實現同比增長,預計二季度或受季節影響下滑 |
服務與其他收入 | 增長穩定,貢獻結構改善 |
政府碳排放積分 | 收入增長,支撐利潤 |
這些“非汽車”板塊的良好表現,有助於緩解公司整體業績下行帶來的負面影響。
特斯拉Q1財報發佈後市場反應:爲何股價逆勢上漲?
令人意外的是,儘管特斯拉Q1財報不盡如人意,股價卻並未大幅下跌,反而在盤後出現了上漲。分析其原因,首先是因爲市場早已預期到業績的下滑,財報發佈後的負面影響較爲有限。更重要的是,特斯拉的股東和投資者依舊看好馬斯克的未來戰略,尤其是他在業績會上透露的幾個關鍵發展方向:
1.新車型的推出:特斯拉計劃在2025年上半年推出一款新車型,並且通過整合現有與下一代平臺技術,利用現有的生產線大規模生產,預計到2027年,生產能力將提高60%以上。
2.Robotaxi與人形機器人的試點:馬斯克透露,特斯拉將在2026年大規模生產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並在2025年進行大量試點。同時,公司還計劃在今年試生產Octomas人形機器人,預計將其部署在生產線上,提升自動化程度。
3.鋰精煉廠和材料生產設施:特斯拉在德克薩斯州的鋰精煉廠和應急材料生產工廠預計將在今年投入使用,這些設施將減少上游材料的依賴,爲後續的成本控制提供支持。
特斯拉的中長期挑戰:銷量下滑與政策風險
儘管特斯拉在技術創新和市場佈局方面有所進展,但其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
挑戰 | 說明 |
全球銷量下滑 | 特斯拉在華市佔率從16%跌至不足9% |
政策風險增加 | 數據合規審查、土地與補貼限制趨嚴 |
品牌與輿論風險 | Robotaxi與FSD量產前景尚不明朗,馬斯克政治立場引發爭議 |
特斯拉在中美政策夾縫中需要謹慎應對。一方面,支持特朗普可能會引發海外市場的不滿;另一方面,過度沉默可能影響其與美國政府的關係。
投資者心理:爲何仍願意給馬斯克時間?
儘管短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但投資者對馬斯克的“造夢能力”仍存信心。他的不斷重啓、敢於歸零的創業精神,給予市場一定希望。正如一位分析師所說:
“馬斯克始終站在技術革新的前沿,無論是AI機器人、自動駕駛,還是空間科技。特斯拉不僅僅是一家車企,更是一種未來工業模型的實驗場。”
特斯拉2025年Q1財報總結
當前困境:
特斯拉Q1財報財報顯示,公司的營收和利潤未達預期,汽車交付量下滑,毛利率承壓。
面臨成本壓力、市場競爭激烈以及品牌危機等挑戰。
亮點凸顯:
能源生成與儲能業務、服務與其他收入實現增長,碳排放積分收入帶動利潤。
新車型、無人駕駛出租車、機器人等戰略項目正在推進,全球戰略佈局持續深化。
投資建議:
短期內,特斯拉股價波動性較大,投資者應謹慎應對。
從長期來看,特斯拉在技術創新和市場佔領方面的潛力仍值得關注。
投資者需理性評估特斯拉的“願景”與“兌現”差距,做出合理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