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獲悉,4月11日,爲推動信託行業迴歸信託本源,深化改革轉型,有效防控風險,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修訂形成《信託公司管理辦法(修訂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意見稿》提到,信託公司要聚焦主責主業,堅持迴歸本源。結合信託公司業務實踐,突出信託主業,調整業務範圍。明確立足受託人定位,規範開展資產服務信託、資產管理信託和公益慈善信託業務。堅持“賣者盡責,買者自負;賣者失責,按責賠償”,打破剛性兌付。

主要修訂內容如下:

一是聚焦主責主業,堅持迴歸本源。結合信託公司業務實踐,突出信託主業,調整業務範圍。明確立足受託人定位,規範開展資產服務信託、資產管理信託和公益慈善信託業務。堅持“賣者盡責,買者自負;賣者失責,按責賠償”,打破剛性兌付。

二是堅持目標導向,強化公司治理。明確信託公司要加強黨的建設,發揮治理機制制衡作用。加強股東行爲和關聯交易管理,強化行爲約束。按照收益與風險兼顧、長期與短期並重的原則,建立科學的內部考覈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推行受益人合法利益最大化的價值取向,培育和樹立誠實守信、以義取利、穩健審慎、守正創新、依法合規的受託文化。

三是加強風險防控,規範重點業務環節。督促信託公司建立以受託履職合規性管理和操作風險爲重點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明確信託文件要求、信託目的合法性、風險揭示、銷售推介、受益權登記、信息保密、報酬費用、失責賠償、終止清算等系列要求,加強信託業務全過程管理。

四是強化信託監管要求,明確風險處置機制。提高信託公司最低註冊資本。強化信託公司資本和撥備管理。從受託履職和股權管理兩個方面加強行爲監管和穿透監管。落實分級分類監管要求。提升風險處置和市場退出的約束力和操作性。

下一步,金融監管總局將根據公開徵求意見情況,做好《信託公司管理辦法(修訂徵求意見稿)》的修改完善和發佈實施工作

原文如下: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關於《信託公司管理辦法(修訂徵求意見稿)》

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

爲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推動信託行業迴歸信託本源,深化改革轉型,有效防控風險,金融監管總局修訂形成《信託公司管理辦法(修訂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公衆可通過以下途徑和方式提出反饋意見:

一、通過電子郵件將意見發送至:[email protected]

二、通過信函方式將意見寄至: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甲15號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資管司(100033),並請在信封上註明“信託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字樣。

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爲2025年5月11日。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2025年4月11日

信託公司管理辦法

(修訂徵求意見稿)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爲規範信託公司經營行爲,加強信託公司監管,防範風險,保護信託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信託業高質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信託公司,是指按照有關法律和本辦法設立的主要經營信託業務的金融機構。

本辦法所稱信託業務,是指信託公司以營業爲目的,以受託人身份承諾信託和處理信託事務的經營行爲。

第三條 信託公司開展經營活動,應當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受益人的合法權益。

信託公司經營信託業務,應當堅持迴歸本源,立足受託人定位,恪盡職守,履行誠實、信用、謹慎、有效管理的義務,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和信託文件的約定,爲受益人的最大合法利益處理信託事務。

信託公司應當合理運用信託機制財產獨立、風險隔離的功能特點,規範開展資產服務信託、資產管理信託和公益慈善信託業務。

第四條 信託公司作爲受託人管理信託財產,不構成信託公司對受益人的負債,信託財產也不屬於信託公司的固有財產。

信託公司因信託財產的管理、運用或者其他情形而取得的財產和收益,歸入信託財產。信託公司以信託財產爲限向受益人支付信託利益。信託公司管理信託財產,已依照法律法規和信託文件履職盡責的,所產生的損失由信託財產承擔;信託公司未履職盡責致使信託財產受到損失的,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信託文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信託公司管理運用、處分信託財產所產生的債權或者債務,不得與其固有財產產生的債務或者債權相抵銷。信託公司管理運用、處分不同信託的信託財產所產生的債權債務,不得相互抵銷。

第五條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依法對信託公司及其業務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第二章 機構設立與變更

第六條 設立信託公司,應當採取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

第七條 設立信託公司,應當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批准,取得金融許可證後依法辦理營業執照。

未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設立信託公司,不得經營信託業務。任何經營單位不得在其名稱中使用“信託”字樣。擅自设立信託公司或者非法从事信託业务的,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依法予以取締。

第八條 設立信託公司,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規定的公司章程,股東管理、股東責任等相關內容應當按規定納入信託公司章程;

(二)有符合規定條件的出資人,包括境內非金融機構、境內金融機構、境外金融機構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認可的其他出資人;

(三)具有本辦法規定的最低限額的註冊資本;

(四)有符合任職資格條件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與其業務相適應的信託從業人員;

(五)具有健全的公司治理結構、管理制度、風險管理體系、委託人和受益人保護機制;

(六)具有與業務經營相適應的營業場所、安全防範措施和其他設施;

(七)建立了與業務經營和監管要求相適應的信息科技架構,具有支撐業務經營的必要、安全且合規的信息系統,具備保障業務持續運營的技術與措施;

(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規章規定的其他審慎性條件。

第九條 信託公司股東應當承擔下列義務並在信託公司章程中載明:

(一)遵守法律法規及相關監管規定;

(二)以合法自有資金出資,不得使用委託資金、債務資金等非自有資金入股,不得虛假出資、循環出資、抽逃出資或者變相抽逃出資;

(三)承諾不將所持有的信託公司股權進行質押或者以股權及其受(收)益權設立信託等金融產品,但經監管部門認可的風險處置措施等特殊情形除外。投資人及其關聯方、一致行動人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同一上市信託公司股份未達到該信託公司股份總額百分之五的,不受前述規定限制;

(四)承諾不委託他人或者接受他人委託持有、管理信託公司股權;

(五)維護信託公司獨立法人地位和經營管理自主權。主要股東不得濫用股東權利,不得干預信託公司董事會、高級管理層根據公司章程享有的決策權和管理權,不得越過董事會、高級管理層直接干預信託公司經營管理,進行利益輸送,或者以其他方式損害信託當事人、信託公司、其他股東等合法權益;

(六)應經但未經監管部門批准或者未向監管部門報告的股東,不得行使股東會召開請求權、表決權、提名權、提案權、處分權等權利;

(七)不得將股東所享有的管理權,股東會召開請求權、表決權、提名權、提案權、處分權等各項權利委託他人行使;

(八)不得通過違規關聯交易等方式侵佔信託公司固有財產和信託財產;

(九)主要股東應當及時、準確、完整地向信託公司提供自身經營狀況、財務信息、股權結構、實際控制人、關聯方、一致行動人等信息;

(十)信託公司股東應當配合監管機構日常開展的調查;信託公司發生風險事件或者重大違規行爲的,股東應當配合監管機構、地方黨委政府等依法開展調查和風險處置;

(十一)信託公司出現危及持續經營、危害金融秩序等情形時,主要股東應當承諾在一定時限內通過補充資本、回撥歷年紅利、流動性支持等方式實施救助。

第十條 信託公司註冊資本爲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最低限額爲五億元人民幣或者等值的可自由兌換貨幣。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根據審慎監管需要,可以調整信託公司註冊資本的最低限額。

第十一條 信託公司應當按照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有關異地部門管理的要求,加強規範管理。信託公司應當嚴控異地部門,指定一名高級管理人員負責異地部門管理,健全異地部門管理制度,將異地部門及其人員、業務等納入內部控制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信託公司在同一城市所設異地部門超過一個的,應當明確牽頭部門。信託公司異地部門不得對外掛牌。

信託公司住所所在地的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派出機構承擔信託公司異地部門監管主體責任,持續監測信託公司異地部門設置情況和風險狀況,並採取監管措施;建立與信託公司異地部門所在地的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派出機構的信息共享與監管聯動機制。信託公司異地部門所在地的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派出機構按照信息共享與監管聯動機制協助開展監管工作。信託公司不得設立或者變相設立分支機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二條 信託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批准:

(一)變更名稱;

(二)變更註冊資本;

(三)變更公司住所;

(四)調整業務範圍;

(五)更換董事或者高級管理人員;

(六)變更股東或者調整股權結構,但出資人及其關聯方、一致行動人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同一上市信託公司股份未達到該信託公司股份總額百分之五的除外;

(七)修改公司章程;

(八)合併或者分立;

(九)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

相關變更需要辦理公司變更登記的,信託公司應當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批准後,前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

第三章 公司治理

第十三條 國有信託公司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將黨建工作要求寫入公司章程,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堅持和完善“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領導體制,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個環節。

民營信託公司應當按照黨組織設置有關規定,建立黨的組織機構,加強政治引領,建設先進企業文化,促進信託公司持續健康發展。

第十四條 信託公司應當建立包括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高級管理層在內的公司治理架構,明確各治理主體的職責邊界、履職要求,形成有效的風險管控、制衡監督和激勵約束機制。

信託公司按照公司章程規定,在董事會中設置由董事組成的審計委員會行使監事會職權的,不設監事會或者監事。

第十五條 信託公司董事會應當根據法律法規、監管規定和公司情況,單獨或者合併設立戰略、審計、提名、薪酬、關聯交易控制、風險管理、委託人和受益人權益保護等專門委員會。

信託公司董事會審計、提名、薪酬、關聯交易控制、委託人和受益人權益保護相關專門委員會應當由獨立董事擔任負責人。委託人和受益人權益保護專門委員會負責督促信託公司依法履行受託職責,當信託公司或者其股東與受益人發生利益衝突時,信託公司應當爲受益人合法利益服務。

第十六條 信託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未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任職資格審查或者審查不合格的,不得任職。

信託公司對擬離任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進行離任審計,並將審計結果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派出機構備案。

第十七條 信託公司應當確立受託人定位,將實現受益人合法利益最大化作爲公司價值取向和公司治理目標,培育和樹立誠實守信、以義取利、穩健審慎、守正創新、依法合規的受託文化。

第十八條 信託公司應當建立和完善股權管理機制,做好股權信息登記等工作,確保股權結構清晰透明。信託公司應當按照穿透管理要求審查股東資質,並落實反洗錢有關規定穿透識別受益所有人。

信託公司應當加強股東行爲管理,做好主要股東定期評估工作。信託公司發現股東及其實際控制人存在涉及信託公司的違規行爲,應當及時制定實施整改措施並向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派出機構報告。

信託公司未按要求報告的,信託公司員工、外部審計機構可以實名向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派出機構報告。

第十九條 信託公司應當按照收益與風險兼顧、長期與短期並重的原則,建立科學的內部考覈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信託公司在設定內部考覈、績效薪酬指標時應當充分考慮合規經營、風險管理情況。信託公司應當按照法定程序明確績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的觸發條件、適用範圍、金額、方式等內容。

第四章 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

第二十條 信託公司應當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按照審慎經營、職責分離原則,建立分工合理、職責明確、相互制衡的內部控制組織架構,制定本公司信託業務和其他業務管理制度,針對內部控制風險較高的部門和業務環節,制定專門的內部控制要點和管理流程,加強信息系統建設。

信託公司董事會應當對信託公司的合規管理和風險管控有效性承擔最終責任,並監督高級管理層履行管理職責。

第二十一條 信託公司應當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以受託履職合規性管理和操作風險防控爲重點,加強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信息科技風險等各類風險管理。

第二十二條 信託公司應當建立職責邊界清晰的風險治理架構,明確董事會、高級管理層、業務部門、風險管理部門和審計部門在風險管理中的職責分工;制定清晰的風險管理策略;明確風險管理流程和指標;定期開展風險評估。

信託公司應當加強包括境外業務在內的各類信託業務的風險監測和防範,強化信託業務全流程操作風險管理。

第二十三條 信託公司應當按照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加強資本管理、準備金管理和流動性管理,及時識別並準確計量各類經營風險,確保有充足的風險抵補能力。

信託公司應當建立健全淨資本管理機制,準確計算淨資本和風險資本,及時補充資本和流動性,確保淨資本充足。

信託公司應當建立健全風險準備金管理機制,完善固有資產風險分類管理,足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建立受託履職評估機制,準確計量信託資產風險,加強信託淨資產覈算,及時識別信託公司賠償責任,足額確認預計負債。

信託公司應當每年從稅後利潤中提取百分之五作爲信託賠償一般準備,但該賠償準備金累計總額達到信託業務風險資本的百分之二十時,可不再提取。信託賠償一般準備應當存放於經營穩健、具有一定實力的境內商業銀行,或者用於購買國債等低風險高流動性證券品種。

第二十四條 信託公司應當按照穿透原則和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加強關聯交易認定和關聯交易資金來源與運用的雙向覈查,不得以任何方式隱匿關聯交易,不得以任何方式開展不符合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的關聯交易。

信託公司應當加強關聯交易管理,制定關聯交易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關聯交易內部評估和審批機制,履行關聯交易的審批、報告、披露等管理職責,規範關聯交易認定和定價,以公平的市場價格開展關聯交易,不得通過關聯交易進行利益輸送或者監管套利。

信託公司應當按照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關於關聯交易管理的有關規定,對於重大關聯交易在簽訂交易協議後十五個工作日內逐筆向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派出機構報告,對於全部關聯交易金額及比例於每季度結束後三十日內向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派出機構報告,按要求做好信息披露,並對報告和信息披露的真實性負責。

第二十五條 信託公司應當建立印章印鑑管理制度,指定專人保管印章印鑑,嚴格用印審批流程,合規使用印章印鑑,妥善保存用印後的書面合同,防止越權和不規範用印。

第二十六條 信託公司應當建立健全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按照法律法規及相關監管規定披露公司財務狀況、公司治理、信託業務、重大風險、關聯交易等信息。

信託公司披露的信息應當客觀、真實、準確、完整、及時,不得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

信託公司按照法律法規、監管規定、合同約定開展信息披露活動,信託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以及股東、實際控制人等不得以任何理由、通過任何形式進行干預。

第二十七條 信託公司應當建立覆蓋業務設計、推介銷售、服務定價、投資管理、利益分配等全流程的委託人和受益人權益保護機制,公平對待管理的不同信託以及不同委託人、受益人。

信託公司應當建立投訴處理機制,妥善處理糾紛,主動應對負面輿情並做好溝通,切實加強委託人和受益人權益保護。

第二十八條 信託公司應當建立健全內部審計體系,獨立、客觀審查評價並督促改善公司業務經營、風險管理、內控合規和公司治理效果。

信託公司應當至少每年對信託業務進行一次內部審計,並針對內部審計發現的問題及時採取整改措施。

第二十九條 信託公司應當建立定期外部審計制度,聘請獨立、專業、具備相應資質的外部審計機構進行財務審計。

信託公司應當委託外部審計機構至少每年對信託業務進行一次外部審計,並針對外部審計發現的問題及時採取整改措施。

信託公司應當至少每年一次對基礎資產涉及非標準化資產的資產管理信託產品進行逐產品外部審計。審計機構應當對資產管理信託產品會計覈算及淨值計算等出具意見。

第五章 業務範圍和經營規則

第三十條 信託公司可以申請經營下列部分或者全部本外幣業務:

(一)信託業務,包括资产服务信託業務、资产管理信託業務、公益慈善信託業務;

(二)資產負債業務;

(三)其他業務,包括爲企業發行直接融資工具提供財務顧問、受託管理人等服務;爲資產管理產品提供代理銷售、投資顧問、託管及其它技術服務;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其他業務。

信託公司業務範圍應當與其風險管控和承擔能力相匹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可以對信託公司的業務範圍及具體業務品種設置市場準入條件。未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批准或者備案,信託公司不得增加業務範圍和業務品種。信託公司開展的業務涉及其他業務主管部門規定的,還應當滿足有關資質要求。

第三十一條 信託公司管理運用或者處分信託財產時,可以依照信託文件的約定,採取投資、出售、存放同業、買入返售、租賃、貸款等方式進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信託公司管理運用或者處分信託財產,應當符合法律法規、監管要求及信託文件約定,與信託目的和風險收益特徵相匹配,與信託文件規定的投資方向和投資策略相一致,不得將信託資金直接投資於商業銀行信貸資產,不得直接或者間接投資於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禁止進行債權或者股權投資的行業和領域。

第三十二條 信託公司及其從業人員,從事信託業務不得有下列行爲:

(一)以任何形式保本保收益;

(二)欺詐或者誤導投資者購買與其風險識別和承擔能力不相匹配的資產管理信託產品;

(三)提供無實質服務內容,或者用於規避金融監管要求的通道服務;

(四)開展或者參與具有滾動發行、集合運作、分離定價特徵的資金池業務;

(五)以信託財產提供擔保,或者以賣出回購方式運用信託財產,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另有規定的除外;

(六)以信託財產與關聯方進行不正當交易、利益輸送,包括但不限於投資於關聯方虛假項目、與關聯方共同收購上市公司、提供資金向本公司注資等;

(七)利用信託財產或者職務便利,爲委託人、受益人以外的人牟取不當利益,或者爲自己謀取合同約定報酬以外的其他利益;

(八)侵佔信託財產,或者將信託財產挪用於非信託目的的其他用途;

(九)法律法規以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禁止的其他行爲。

第三十三條 以信託合同形式設立信託時,信託合同應當載明以下事項:

(一)信託目的、信託類別;

(二)委託人、受託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住所;

(三)受益人或者受益人範圍;

(四)信託財產的範圍、種類及狀況;

(五)信託當事人的權利義務;

(六)信託財產管理中風險的揭示和承擔;

(七)信託財產的管理方式和受託人的經營權限;

(八)信託利益的計算方式,向受益人交付信託利益的形式、方法;

(九)信託公司報酬的計算及支付;

(十)信託財產稅費的承擔和其他費用的核算;

(十一)信託期限和信託的終止;

(十二)信託終止時信託財產的歸屬;

(十三)信託事務的報告;

(十四)信託當事人的違約責任及糾紛解決方式;

(十五)新受託人的選任方式;

(十六)信託當事人認爲需要載明的其他事項。

以信託合同以外的其他書面文件設立信託時,書面文件的載明事項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及相關監管規定執行。

第三十四條 信託文件約定的信託目的應當是委託人真實、完整、清晰的意思表示。信託目的違反法律法規或者損害社會公衆利益的,信託公司不得承諾信託。

第三十五條 信託公司開展信託業務,應當向信託委託人或者受益人明示信託業務的風險性質和風險承擔原則,不得以任何形式承諾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

第三十六條 信託公司銷售資產管理信託產品、推介資產服務信託和公益慈善信託業務,應當建立健全涵蓋人員、材料、代理機構、客戶信息保密等方面的管理要求,並納入內部考覈和審計範圍。

信託公司開展信託業務,應當加強適當性管理,爲委託人提供適配的信託服務。

信託公司開展信託業務應當按照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履行反洗錢義務,識別和記錄信託的受益所有人信息。

第三十七條 信託公司在處理信託事務時應當避免利益衝突,在無法避免時,應當向委託人、受益人予以充分的信息披露,或者拒絕從事該項業務。

信託公司運用受託資金投資本公司、託管機構以及本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或者與本公司有其他重大利害關係的公司發行或者承銷的證券,或者爲上述證券發行承銷事項提供其他受託服務,應當建立健全內部評審機制和評估機制,加強風險隔離,防止利益衝突。

第三十八條 信託公司應當自己處理信託事務。信託文件另有約定或者有不得已事由時,可委託他人代爲處理,但信託公司應盡監督義務,並對他人處理信託事務的行爲承擔責任。信託公司應當按照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聘請專業服務機構,並留存專業服務機構的身份信息和處理信託事務的記錄。

第三十九條 信託公司對委託人、受益人以及所處理信託事務的情況和資料負有依法保密的義務,但法律法規及相關監管規定另有規定或者信託文件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四十條 信託公司應當妥善保存處理信託事務的全部資料和完整記錄,保存期自信託結束之日起不得少於十五年。

信託公司應當依法向委託人、受益人報告信託財產管理運用、處分、收支情況以及信託淨資產情況,但信託文件另有約定的除外。

委託人、受益人有權向信託公司瞭解對其信託財產管理運用、處分、收支及信託淨資產情況,並要求信託公司作出說明。

第四十一條 信託公司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財務會計制度,將信託財產與其固有財產分別管理、分別記賬,並將每隻信託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單獨覈算。

第四十二條 信託公司經營信託業務,應當依照信託文件約定以手續費或者佣金的方式收取報酬,並向委託人、受益人說明具體收費標準,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三條 信託公司因處理信託事務而支出的費用、負擔的債務,以信託財產承擔。主要的費用項目和負債項目應當在信託文件中列明或者明確告知委託人、受益人。信託公司以其固有財產先行支付的,對信託財產享有優先受償的權利。

第四十四條 信託公司違反信託目的處分信託財產,或者因違背管理職責、處理信託事務不當致使信託財產受到損失的,應當根據失責情況,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五條 信託公司違反信託目的處分信託財產,或者管理運用、處分信託財產有重大過失的,委託人或者受益人有權依照信託文件的約定解任該信託公司,或者申請人民法院解任該信託公司。

第四十六條 受託人職責依法終止的,新受託人依照信託文件的約定選任;信託文件未規定的,由委託人選任;委託人不能選任的,由受益人選任;受益人爲無民事行爲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爲能力人的,依法由其監護人代行選任。新受託人未產生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可以指定臨時受託人。

第四十七條 信託公司經營信託業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信託終止:

(一)信託文件約定的終止事由發生;

(二)信託的存續違反信託目的;

(三)信託目的已經實現或者不能實現;

(四)信託當事人協商同意;

(五)信託被撤銷;

(六)信託被解除;

(七)全體受益人放棄信託受益權。

第四十八條 信託終止的,信託公司應當依照信託文件的約定作出處理信託事務的清算報告。受益人或者信託財產的權利歸屬人對清算報告無異議的,信託公司就清算報告所列事項解除責任,但信託公司有不當行爲的除外。

第四十九條 信託公司的信託業務部門應當獨立於公司的其他部門,其人員不得與公司其他部門的人員相互兼職。信託公司應當建立有效的風險隔離機制,防範利益衝突。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五十條 信託公司開展信託業務,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在信託登記機構辦理信託登記、申請信託登記編碼和信託登記證明文書,但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另有規定的除外。

信託公司應當及時辦理信託登記,提供並定期更新信託業務信息,信託登記機構應當對信託登記信息及相關文件進行形式審查。

第五十一條 對於法律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權屬登記手續的信託財產,委託人和信託公司應當提交信託文件、信託登記機構出具的信託登記編碼和信託登記證明文件等材料,向財產登記管理部門申請辦理信託財產登記手續。

財產登記管理部門依法及時爲委託人和信託公司辦理信託財產登記,並在有關權屬證明上標註信託財產等信息。財產登記管理部門、信託登記機構及時互通共享信託財產登記信息及信託登記信息。信托财产登记具体办法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会同有关財產登記管理部門共同制定。

第五十二條 信託公司開展資產管理信託業務,應當在信託文件中約定投資者在信託登記機構開立信託受益權賬戶,信託公司委託信託登記機構辦理資產管理信託受益權集中登記。

投資者持有的資產管理信託受益權經信託登記機構登記後,可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認可的市場進行交易流轉。

第五十三條 信託公司從事信託業務,相關當事人應當按照法律法規、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有關規定認購信託業保障基金等用於行業互助、化解和處置行業風險的行業基金。

第五十四條 信託公司固有資產業務項下可以開展存放同業、同業拆借、貸款、投資等業務。投資業務限定爲金融機構股權投資、金融產品投資和自用固定資產投資。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五十五條 信託公司固有負債業務項下可以開展債券賣出回購、同業拆借業務,可以向股東及股東關聯方申請流動性支持借款、定向發債。信託公司債券賣出回購、同業拆借的拆入資金餘額合計不得超過其上一季度末淨資產的百分之二十。

第五十六條 信託公司開展固有業務,不得有以下行爲:

(一)向關聯方融出資金或者轉移財產;

(二)對外提供擔保;

(三)以股東持有的本公司股權作爲質押融出資金;

(四)以固有財產進行實業投資;

(五)開展除第五十五條規定之外的其他負債業務;

(六)法律法規以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禁止的其他行爲。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五十七條 信託公司開展各類業務,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及相關監管規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統,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強化專業能力,加強內部控制,確保依法合規、風險可控。

第六章 監督管理

第五十八條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對信託公司的設立、變更、終止、業務範圍、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進行審查,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決定;不予批准的,應當說明理由。

信託公司業務範圍內的業務品種,應當按照規定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審查批准或者備案。

信託公司行政許可事項的具體程序和要求按照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相關規定執行。

第五十九條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採取現場檢查與非現場監管相結合的方式對信託公司經營管理情況進行持續監管。

信託公司應當按照法律法規及相關監管規定,向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報送有關報告、監管報表及其他資料,並確保所提供報告、報表及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可以要求信託公司聘請專業中介機構進行專項審計、評估或者出具法律意見。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對信託公司進行現場檢查時,可以依法採取詢問、查閱、複製等方式,信託公司應當予以配合。

第六十條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應當根據職責對信託公司加強風險監測和早期識別預警,綜合評估信託公司風險狀況,並視情況依法實施早期干預措施,督促信託公司儘早化解風險。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應當將本辦法第三十二條、第五十六條所列禁止性行爲作爲監測和檢查重點,並根據職責責令信託公司限期改正違規行爲。

第六十一條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對信託公司股東行爲和受託履職行爲加強監管,以穿透方式識別信託公司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方、追蹤受託資金來源和流向,及時發現並糾正違規行爲,保護信託委託人和受益人合法權益。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有權對股東進行實地走訪或者調查其經營情況,對相關人員進行詢問,信託公司及其股東應當予以配合,並根據監管需要及時報送股權信息、經營管理信息、審計報告等資料。

第六十二條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對信託公司進行監管評級和系統性影響評估,根據信託公司評級結果和系統性影響力,對不同級別和系統性影響力的信託公司在市場準入、業務範圍、經營區域、監管標準、監管強度、監管資源配置以及採取特定監管措施等方面實施分級分類監管。

第六十三條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派出機構應當加強與地方黨委政府的溝通協作,定期通報所監管信託公司的市場準入、行政處罰、風險狀況等監管信息,根據職責分工協同做好高風險信託公司處置等工作。

第六十四條 中國信託業協會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指導和監督下,可以按照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對信託公司實行行業自律。

第六十五條 信託公司違反本辦法規定的,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可以區別情形,依法採取監管措施或者實施行政處罰。

對信託公司違規負有直接責任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可以區別不同情形,依法實施行政處罰。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應當將本辦法第三十二條、第五十六條所列禁止性行爲作爲重點,加強對信託公司和從業人員的問責。

第六十六條 對存在違法違規行爲的股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可以區別不同情形,依法採取通報、公開譴責、責令控股股東轉讓股權、限制有關股東的權利、撤銷行政許可等措施。

第七章 風險處置與市場退出

第六十七條 信託公司應當建立恢復和處置計劃機制,並根據監管要求定期更新,恢復計劃和處置計劃建議應當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認可。

信託公司董事會對恢復計劃和處置計劃建議的制定及更新承擔最終責任。恢復和處置計劃中限制股東分紅或者股東紅利回撥的觸發條件、以及紅利回撥主體、範圍和方式應當在公司章程或者股東會決議中予以明確。

信託公司發生重大風險時,應當按恢復和處置計劃啓動條件或者監管要求及時實施恢復和處置計劃。對不履行風險處置主體責任的信託公司及其主要股東、實際控制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依法採取監管措施。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可以綜合考慮信託公司風險情況等,依法採取或者協調信託公司住所所在地地方黨委政府等有關方面採取妥善合理的風險處置措施。

第六十八條 信託公司已經或者可能發生信用危機,嚴重影響受益人合法權益時,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可以對信託公司實行接管或者促成機構重組。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決定對信託公司實行接管的,信託公司債權債務關係、信託法律關係不因此發生變化。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促成信託公司重組的,信託公司股東應當積極採取增資、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方式配合風險處置工作。

第六十九條 信託公司有違法經營、經營管理不善等情形,不予撤銷將嚴重危害金融秩序、損害公衆利益的,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有權予以撤銷。

第七十條 信託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批准後可以解散:

(一)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

(二)股東會決議解散;

(三)因公司合併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依法被責令關閉或者被撤銷;

(五)其他法定事由。

第七十一條 信託公司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規定的破產情形的,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或者破產清算申請。符合前述規定破產情形的,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同意,信託公司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或者破產清算申請,信託公司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產清算申請。

第七十二條 信託公司被撤銷或者解散的,應當依法成立清算組,按照法定程序進行清算。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監督清算過程。

清算組在清算中發現信託公司的資產不足以清償其債務時,應當立即停止清算,並向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報告,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同意,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該信託公司破產清算。

信託公司因被撤銷、解散或者被宣告破產等原因進行清算的,其受託管理的信託財產不屬於清算財產。

第七十三條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可以指定中國信託業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等行業基金機構參與接管組或者清算組。中國信託業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等行業基金機構應當依法依規履行職責。

第七十四條 信託公司被接管、重組、被撤銷或者申請破產的,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有權要求該信託公司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工作人員按照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的要求履行職責。

第七十五條 信託公司因被撤銷、解散和被宣告破產而終止。信託公司終止的,應當依法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辦理註銷登記。

信託公司終止時,其管理信託事務的職責同時終止。清算組應當妥善保管信託財產,作出處理信託事務的報告並向新受託人辦理信託財產的移交。信託文件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第八章 附則

第七十六條 本辦法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負責解釋。

第七十七條 本辦法自【】年【】月【】日起施行,原《信託公司管理辦法》(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令2007年第2號)同時廢止。本辦法實施前出臺的有關規章及規範性文件與本辦法不一致的,按照本辦法執行。自施行之日起,信託公司新開展的業務應當符合本辦法規定。對於不符合本辦法規定的存量業務,信託公司應當制定整改計劃,鎖定規模並有序壓縮遞減。2028年1月1日起信託公司不得再開展或者存續不符合本辦法規定的業務。

本文編選自“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FOREXBNB編輯:蔣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