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強稀土出口管控,影響全球供應鏈

中國商務部與海關總署於4月4日聯合發佈公告,對釤、釓、鋱、鏑、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涵蓋金屬、合金、靶材、氧化物、化合物等多種形態,並於發佈之日起正式實施。

中國稀土出口以輕稀土爲主,包括鑭、鈰、釹等元素,而中重稀土如鐠、鏑、鋱等出口量次之。輕稀土主要銷往美國、日本、荷蘭等國家,中重稀土則主要流向日本、韓國等。

業內人士指出,美國主要從中國進口鑭、鈰等輕稀土,此次中重稀土出口管制可能對日本稀土進口影響較大。分析人士認爲,由於海外基本沒有生產此次實施出口管制的7類中重稀土,且用途廣泛,出口量受限後預計將對國內稀土價格產生影響,表現爲前期拉漲,後期調整,未來持續漲價。

2024年12月,中國對銻等物項實行出口管制,導致海內外價差加劇。Wind數據顯示,今年3月內盤銻錠價格飆升至16.25萬元/噸,而外盤銻價高達37.23萬元/噸,內外盤價差超過21萬元/噸。

中信建投證券3月16日發佈的研報指出,“中國管制銻品出口——外盤銻價上漲——‘麪粉比麪包貴’,國內減少外礦進口——內盤缺貨銻價上漲”的邏輯鏈條仍在持續。

近年來,中國強化對稀土的出口管控,此前主要限制上游的冶煉分離技術。輕稀土主要以氧化物、碳酸鹽及初級合金形式出口,而中重稀土更多以高附加值產品如釹鐵硼永磁材料間接出口。

稀土是全球爭奪的戰略性礦產資源,在航空航天、國防軍工、電子信息、新能源等高精尖產業中發揮重要作用。隨着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全球供應鏈安全風險凸顯,稀土的戰略價值迅速提升。中國作爲全球唯一具備稀土全產業鏈產品生產能力的國家,出臺系列政策推動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內稀土安全供給。

2024年12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正式實施,釤、釓、鋱、鏑、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成爲第一個被明確納入出口管制的兩用物質。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相關物項具有軍民兩用屬性,對其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

稀土包括17個元素,分爲輕稀土和中重稀土兩大類。中重稀土由於價值高儲量少,比輕稀土更寶貴。

深企投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中國控制着約70%的全球稀土產量及90%的稀土精煉產能。中國2023年稀土產量達24萬噸,約佔全球三分之二,儲量達4400萬噸,佔全球40%。中國稀土资源分布呈现南重北轻的特点,輕稀土集中在內蒙古、四川等地,離子型稀土(重稀土)分佈於江西、福建、廣東、雲南等地,佔全球重稀土储量的80%以上。

稀土類型 全球產量佔比 全球儲量佔比
中國稀土產量 70% 40%
中國稀土儲量 -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