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PMI实现“三连涨”,揭示了四季度经济进一步走出年内低点。在当前内部政策加力、外部不确定性加剧的特殊经济背景下,已连续三个月上升的制造业PMI映射出了四季度经济的三个现象:
一是“抢出口”竿头日上。在美方加征关税正式落地之前,新一轮“抢出口”现象已经开始浮现,11月环比上升0.8pct的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也说明了这一点。由于小型企业更以出口为导向,这也带动了其11月PMI明显反弹。
二是供给强、需求弱的“天枰”正在重新校准。11月制造业PMI的进一步上升离不开产需两端的共同拉动,但不同于以往的是,这一次来自于需求端的拉动更大——11月PMI新订单指数环比增幅为0.8pct,大于PMI生产指数的0.4pct。
三是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复苏并非坦途。对比起制造业PMI的“三连涨”,非制造业的表现就平庸了一些。其中,11月建筑业PMI掉落至荣枯线之下、录得49.7%(环比-0.7pct),今年4月份起整体处于下行通道的建筑业PMI,说明建筑业并未在政策脉冲下迎来扩张。虽然当前房地产销售在改善,但在实物工作量上却暂未体现。
另外,11月服务业PMI表现也相对平淡,与上期数据持平、录得50.1%。扩内需相关政策的加码仍有较大空间。
展望四季度,实际GDP增速回升至5%及以上已是大概率事件。这也就意味着全年实际GDP增速或呈现出“V型”走势。但反观名义GDP,距离其改善可能还比较远——经历了10月的短暂反弹后,11月两大PMI价格指标均出现明显下滑,说明通胀的低位运行尚未有明显改观,供需的再平衡道阻且长。
“三连涨”后,“四连涨”的空间有多大?PMI实现“三连涨”的案例并不多见,自PMI有数据(即2005年)以来仅发生过十次,上一次还需追溯到2023年三季度。PMI的“最佳纪录”是成功实现“五连涨”,因此12月迎来PMI的“四连涨”并非绝无可能。但在短期的政策空窗期内,改变当下市场的“强预期、淡现实”,仍需要对于新一轮政策的“共识搭建”。尤其是面对非制造业的相对薄弱,政策空窗期不宜过长,亟需新一轮的政策部署、稳住市场预期。
风险提示:未来政策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出口变动超预期。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川阅全球宏观”;作者:钟渝梅 陶川;FOREXBNB编辑:王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