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与美联储之间的拉锯战,会在何时将美国推向经济衰退的深渊?

高盛的最新研究通过实时监控45个经济指标的表现,发现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时期,部分指标能够比其他指标更早、更准确地反映经济状况的变化。研究指出,首次失业申请、费城联储制造业指数、ISM服务业指数以及出乎意料的失业率,是提供最及时信号的指标。

这些指标之所以表现更优,是因为它们发布频率高、修正幅度小,并且能够较早发布。首次失业申请每周四发布,而下周也将发布失业率数据。

在这项研究中,高盛采用了包含45个经济指标最新数据的每日数据集,通过这些指标预测经济放缓的能力来评估其实时精确度。结果显示,商业调查和劳动力市场数据在经济转折点提供了最及时的信息。

在过去那些有明确催化剂的经济衰退中——例如1973年的石油冲击、1979-1980年沃尔克加息、1990年科威特入侵导致的油价飙升以及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经济硬数据(如实际GDP)通常需要大约四个月的时间才会在实时数据中显示出明显的疲软迹象,而商业调查的预期部分通常在冲击发生后约一个月就开始下降。

高盛指出,目前商业调查的预期部分已经显著下降,部分甚至降至除衰退期外的最低水平。但由于软数据在过去几年一直发出悲观信号却未能准确预测经济表现,这引发了一个重要问题:现在市场是否应该相信调查数据的信号?

研究团队认为,现在的调查数据可能比过去更可靠,原因有两点:

首先,最近的恶化主要是由更多受访者预期活动实际下降所驱动,而不仅仅是预期活动保持不变的受访者增加;

其次,后疫情时期影响商业调查的一些偏见因素(如从疫情重新开放步伐的常态化、前所未有的供应链中断以及从商品到服务的转型)现在不那么重要了。

报告中提到:

我们的分析警告不要忽视当前调查数据的恶化,尽管这些指标在近年来过于悲观。最近几周数据恶化的模式与之前的“事件驱动”增长放缓类似。

高盛预计,更高的关税将推高消费价格,进而降低实际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研究团队通过分析2018-2019年贸易战后的数据,发现关税对通胀的传导在2018年3-7月以及2019年1-4月之间最为显著。

报告中指出,在关税实施后的两三个月内,通胀效应通常会显现,而消费支出预计将在价格上涨后不久放缓。历史上,核心零售销售在经济放缓期间是消费支出最好的硬指标,提供比月度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数据更及时的实时信号。

研究进一步指出,金融条件收紧和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将在今年对资本支出产生负面影响。根据高盛的资本支出脉冲模型估计,2025年下半年资本支出增长将遭受高达5.5个百分点的拖累。

在过去以资本支出为主导的经济放缓中,实时可获得的硬数据(如资本品订单)大约需要五个月才会减弱,且比软数据更为嘈杂,而软数据通常在放缓开始约一个月后就开始恶化。

综合来看,高盛预计调查数据(软数据)将继续走软,而硬数据要到夏季中后期才开始减弱,届时更高的价格、更弱的支出和更慢的招聘可能会开始在官方统计数据中显现。

高盛警告,不要忽视当前调查数据的恶化,尽管这些指标在最近几年过于悲观。

截至目前,近期数据恶化的模式与先前“事件驱动”的经济放缓类似,但仍然为时尚早,无法从目前有限的数据中得出强有力的结论。